点击放大

首届NOVA交互新媒体艺术大奖 —全球征集最具创新力和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者

日期:
2018年5月15日 - 2018年8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8年5月15日
空间:
Big House 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关于NOVA大奖

每年一届的NOVA Prize交互新媒体艺术大奖正式全球发布启动。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此次大奖的宗旨是将艺术的概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充满未来感的技术相结合,并探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媒体艺术创作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改变。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互动性新媒体艺术。

该奖项致力于激发并推动青年艺术家打破艺术和技术的界限与既有定义,由武汉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 与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的12家全球多媒体艺术顶级的美术馆、艺术文化机构、艺术基金会、大学、专业画廊深入合作: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中心新媒体艺术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纽约亚洲文化协会、纽约亚洲协会、纽约新美术馆、歌德学院(中国)、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荷兰多媒体艺术实验室V2_ 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 西澳大利亚大学生物艺术中心。

Nova Prize交互新媒体艺术大奖将每年发掘一位潜力巨大的原创、独立的交互新媒体艺术家并颁发10万元人民币创意奖金,提供其国际展览巡回(2018年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2018年武汉BIG HOUSE获奖艺术家个展、2018年美国纽约“创新中国文化节”展览)、媒体合作、学术研究、社会公益合作等机会。

NOVA大奖评审团成员由全球著名当代艺术家及最具权威的策展人组成,其中包括:Christiane Paul(纽约惠特妮美术馆Whitney Museum新媒体艺术策展人)、Martin Honzik(奥地利 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主席)、Margit Rosen(德国ZKM新媒体艺术中心研究与收藏部主任)、邱志杰(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曹斐(著名艺术家)、黄勖夫(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董事)、李振华(独立策展人、香港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影像单元总监)。

时间表:

2018年5月15日-7月30日: 全球公开征集作品

2018年8月1日-8月30日: 专业评审团评选讨论

2018年8月30日: 公开获奖艺术家名单

2018年9月-2019年12月: 获奖艺术家国际巡展&讲座

• 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 (2018年9月6日-9日)

• 武汉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2018年10月-11月)

• 美国纽约“创新中国文化节”展览(2019年1月)

如何申请上传作品

申请信息:

材料需求: 交互新媒体作品信息;艺术家图文简介; 艺术家创作简述

作品形式: 互动装置艺术、互动影像作品、衍生艺术、虚拟现实作品、增强现实作品

申请流程: 自由投稿 (个人、大学、机构、画廊等等) + 专业推荐邀请参赛

征集链接: www.bcaf.org.cn/NOVA

评审、主办机构、合作机构

主办机构:

武汉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合作机构:

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纽约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 /歌德学院(中国)Goethe-Institut China/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 / 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 / 荷兰V2_ 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 / 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SymbioticA| The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Biological Arts/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中心新媒体艺术系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评审团 (姓氏A-Z):

曹斐

中国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目前居住在北京。她的电影和装置作品因混合了多个层次包括社会评价、大众美学、超现实主义和纪录片的印记而被国际认可。曹斐的作品曾展出于上海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第十五和第十六届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双年展。除此之外,她的作品还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Serpentine画廊、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MoMA博物馆、路易斯威登基金会、东京宫和蓬皮杜中心展出。

Martin Honzik

1970年生于奥地利,Martin Honzik是一名现代艺术家,更是Prix电子艺术大奖的主席。2001年毕业于林茨艺术大学视觉试验设计专业,并相继拿到了林茨大学和萨尔斯堡ICCM大学的文化和媒体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加入Arts Electronica Futurelab,主要负责展览设计、建筑艺术、界面设计、活动设计和项目管理等。自2006年以来,Martin Honzik一直担任Prix电子艺术节的导演和主席,负责电子艺术中心的展览以及电子艺术公司的国际展览项目。

黄勖夫

中国最年轻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现任纽约新美术馆董事、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始人。1994年出生。黄勖夫高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顶级私立男校Dulwich College,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顿商学院,主修艺术史和市场营销。

李振华

1975 出生于北京,现工作于苏黎世、柏林和香港 。 1996 以来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实践主要围绕策展、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现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光映现场策展人(自2014)、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瑞士Prix Pictet摄影节推荐 ,曾担任英国巴比肯国际展览“数字革命” 国际顾问,自2015年担任澳大利亚SymbioticA机构国际顾问、香港录影太奇顾问。李振华曾主持编撰艺术家个人出版物《颜磊:我喜欢做的》, 《冯梦波:游记》, 《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和《杨福东:离信之雾》。2013年艺术评论以《Text》为书名出版。2015年获得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2014),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年度策展人奖,2016年第三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2015)获得俄罗斯创新奖地区当代艺术计划奖。

Christiane Paul

纽约Whitney艺术博物馆新媒体艺术策展人、The New School传媒学院副教授。Christiane Paul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获得了她的硕士与博士学位后,广泛活跃于撰写出版关于新媒体艺术的书籍和国际范围内的艺术与技术讲座。其出版的作品有《A Companion to Digital Art》、《Digital Art》、《Context Providers – Conditions of Meaning in Media Arts》。 作为Whitney艺术博物馆新媒体艺术策展人,她所策划的展览包括Whitney 双年展(2002)、Profiling (2007)、Cory Arcangel:Pro Tools (2011)、克罗地亚双年展、首尔银川国际数字艺术节。

邱志杰

1969年生于福建,现居北京。中国当代艺术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1992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邱志杰的作品暗示着命运力量与自我主张之间的斗争,深入探讨社会的分裂和短暂性。其作品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佩斯北京画廊、巴利Loft画廊、维也纳Charim画廊、香港汉雅轩画廊展出。

Margit Rosen

德国ZKM新媒体艺术中心研究与收藏部主任,现居于卡尔斯鲁厄和慕尼黑两地。Margit Rosen曾在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巴黎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学习艺术史、政治学、哲学和媒体艺术。自1999年起担任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的艺术总监,2016年任命ZKM馆藏档案与研究部负责人。Margit Rosen曾任教于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多瑙河大学硕士项目教授。2011年到2013是明斯特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曾编撰出版物关于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史、摄影史和计算机技术艺术运用史。

关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于2008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文化局,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当代人文艺术发展的公募性基金会和文化智库。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以“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为使命,通过在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和智库研究三大领域广泛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创新中国为主线的人文公民社会。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曾与多个国际性平台紧密合作,其中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戛纳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纽约时装周等。同时,也参与过多项高规格政府项目,例如中欧/中美/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德文化年、中德青年创新年等。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致力于支持具有全球视野的内容创作者,与广泛的杰出艺术家和学者合作,将中国当代文化推介至国际舞台。

有关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bcaf.org.cn/cn/

崔峤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理事长


中国艺术策展人、艺术基⾦会⾏业、⽂化机构管理的专业标杆性⼈物 
中国第⼀位策划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15年)的⼥性策展⼈、最年青策展人。曾担任宝马基金会中国代表、北京人文艺术中心馆长、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歌德学院(中国)文化项目部主任、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选片代表、柏林市长办公室亚太周专员等职务。 

中国民间⽂化交流的智库研究及倡导者
作为“中国⾼级专家”负责中国欧盟⽂化调研报告(2013年);负责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民间文化外交政策的研究及调研(2014年/2016年);作为“中国青年领袖”出席中国与各国(欧盟、美国、法国、英国)⼈⽂交流机制官⽅论坛,并主旨演讲(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与国际人文⼤师密切合作中国项目(艺术展览、电影节、国际论坛、出版等)
Umberto Eco, Gerhardt Richter, Alexander Kluge, Rem Koolhaas, Pina Bausch, Wim Wenders, Abbas Kiarostami, Olafur Eliasson等等.

关于合作机构

纽约亚洲协会

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办的非营利、 非政府、无党派的民间机构组织,其创办宗旨是向世界传播亚洲文化,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民间交流。位于纽约市的总部还附设有博物馆,内里展出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亚洲艺术品,定期轮流展出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艺术品。

有关纽约亚洲协会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s://asiasociety.org

纽约亚洲文化协会

亚洲文化协会致力推动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透过颁发奖助金资助亚洲及美国之艺术家、学者赴美及亚洲深造、研究及从事艺术创作。亚洲文化协会由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於一九六三年成立,至今已颁发近六千项奖助金予艺术机构和艺术专才──多位已成为自身界别中的领袖和先锋。协会总部设在纽约市,在香港、东京、马尼拉和台北设有分会。

有关纽约亚洲文化协会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asianculturalcouncil.org/

纽约新美术馆

纽约新美术馆于1977年由玛西亚·塔克创立,其宗旨是收藏当代艺术。该馆每年会有六个主要的当地艺术展,包括抽象艺术、装置艺术等主题,以及五个主要的媒体艺术展。

有关纽约新美术馆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s://www.newmuseum.org

纽约艺术基金会

由纽约艺术理事会于1971年创建,其宗旨是为个人艺术家和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艺术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行业资讯和服务项目。自2009年起,基金会拓展了其在美国和国际领域的项目和服务。基金会每年以现金资助形式,向各领域个人艺术家提供奖助金;机构旗下的培训项目每年为数以千计的全球艺术家提供职业发展指导。

有关纽约艺术基金会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s://www.nyfa.org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机构。1988年,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作为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在中国成立。自建院以来,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德语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从事德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植于开放的德国社会和德国文化土壤,借助于我们所拥有的跨国文化方面的专业力量,多年来与中方合作伙伴在音乐、戏剧、舞蹈、电影、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内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

有关歌德学院更多详情,请登陆www.goethe.de/china

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 ZKM

是德国一家跨学科的艺术博物馆和新媒体研究机构。自1997年开放以来,该机构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和新兴媒体技术创作和展现的重要平台。1999年彼德·韦贝尔出任主席,领导ZKM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研究新媒体,考验其发展潜力。通过和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艺术学院、以及其他机构的密切合作,ZKM成为科学界、艺术界、政治界、经济界相遇的场所。

有关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 ZKM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zkm.de

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

Prix Ars Electronica是电子和互动艺术、计算机动画、数字文化和音乐领域最知名和最长的年度奖项之一。由其推出的Prix Ars Electronia新媒体艺术界在1979年首次亮相便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之一,以专题讨论会、展览、表演和音乐会为主题特色,致力于发掘数字媒体革命与艺术、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有关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新媒体艺术节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s://www.aec.at/prix/en/

荷兰V2_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

位于荷兰鹿特丹港市,成立于1981年,其宗旨是为来自不同学科的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研究人员、理论家和开发人员提供交流工作和发现的平台。在V2看来,艺术与设计在技术发展的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发批判性的对话、艺术反思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V2成功创造了一个关于技术和社会影响力的探讨背景。

有关荷兰V2_Lab for the Unstable Media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v2.nl

澳大利亚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SymbioticA | The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Biological Arts

于2000年成立,隶属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SymbioticA成为同类型研究实验室的先锋者,致力于发展一个集研究、学习和批判生命科学的艺术实验室。通过不断发掘和调研,实验室为艺术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能够在生物科学领域同时实践艺术与科学的平台。其项目的组成还包括驻地计划、研讨会、学术课程和通过展览以及论坛的公众参与活动。

有关澳大利亚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SymbioticA | The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Biological Arts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symbiotica.uwa.edu.au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于2005年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在国际当代多元文化艺术的背景下,以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土壤为立足,以学术的、学院的、理性的理念,推进实验艺术学科建设有序、有效的发展。通过梳理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理论及实践成果,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教师及工作人员致力于带领学生在创作探索的同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框架和可执行教学模式。

有关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cafa.edu.cn/dep/?c=625&t=1&N=7402#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成立于2010年,其宗旨是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致力于以培养兼具跨界整合能力和媒体创意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技术的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

有关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caa.edu.cn/xy/jxjg/kmt/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于1956年由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及若干海外归来的专家共同组成。其宗旨是以教育为主,培训班为辅的培养模式,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定奠定基础。在1999年重新定位,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国际化发展道路,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端人才。

有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ad.tsinghua.edu.cn

项目联系人

邵一雪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shao.yixue@bcaf.org.cn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