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放逐——杜布拉芙卡•维多维奇作品展

日期:
2014年5月28日 - 2014年6月1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5月27日
空间:
OCAT上海馆(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

展览简介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荣幸推出《放逐》-杜布拉芙卡•维多维奇作品展。

作为一种始于暂时的状态,“放逐 ”成为一种永久的条件和对存在突变反思的策略。杜布拉芙卡•维多维奇是一名克罗地亚女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初因克罗地亚国内冲突移居意大利,并在当地学习艺术。她在上海生活的四年时间中,放逐一直是一种必需和选择。然而,她的作品告诉观众,我们可以被放逐于自己的城市中。在上海这个“新家”,维多维奇分析了狂热的城市化和景观的变化产生的过程,包括人们大规模的迁徙。

上海处在对新鲜追逐的焦虑最前沿,而这种焦虑似乎在过去二十年间已传遍了整个中国。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废墟并不“迷人”:简单而言,废墟只是见证了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迟早它们会消失,除了艺术家和记忆萦绕在此的人们,没人愿意将自己和这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维多维奇用她最适意的摄影和录像语言,安静地向观众表达了这些废墟。维多维奇的作品是建筑、心理、文学的交集,是长期创作的成果,是对对不断消失的城市的语境注入经验、观念和回忆的缓慢代谢。作品意味着各不相同但同等重要的例证。

摄影作品《石库门墙》系列,是对一个行为表演的记录,一件临时装置文献。城市的介入——几乎是情境主义的——五颜六色的布片纺织品被嵌入到石库门外墙的砖缝间,象征了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老上海;砖块缝隙间和堆放在墙边的旧书,则暗示了一座城市不过是被不断重新写入的文本而已。从外在来看,墙壁只是分离和独立的客观建筑元素,但只有时间能赋予它们以情感。作为建筑材料的墙壁象征了冰冷和坚硬,布片代表了柔软和温暖,这种反差的组合似乎是一种物理属性的交换。

录像作品《水房》则是另一种对无常性的赞美,结合了传统绘画技法与城市环境中持续、重塑的意识。镜头从顶端记录了一位当地画家在人行道上作画的过程:这位画家用自信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新老建筑并存的理想型上海景观。画家用水代替墨,使得画面迅速蒸发消失,而这个过程恰恰和城市本身的命运是一致的。作品背景中建筑工地的噪音,产生了一种“不搭调的熟悉性”的形式,与上海当下的“重复建设”联系在了一起。根据阿克巴尔•阿巴斯1997年在香港提出的“已然消失”理论(déjà disparu),城市的居民经历过程序性变化(视觉或政治层面的改变),将提前做好准备去面对伤害,并对那些尚未消失却将要消失的景观进行哀悼。

通过维多维奇的展览,将帮助我们去理解与确认那些曾经被放逐的城市。

艺术家简介:

杜布拉芙卡•维多维奇,1970年出生于克罗地亚扎达尔,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米兰。维多维奇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师从艺术家卢西亚诺•法布罗。1999年,进入科莫拉第基金会下的视觉艺术高级课程学习,师从艺术家哈伊姆•施泰因巴赫。维多维奇的作品涉及摄影、装置、录像、组合艺术等领域。

维多维奇参加过的群展包括:

1999年,哈伊姆•施泰因巴赫最终计划, Ex-chiesa di San Francesco,科莫;

2000年,Tracce di un seminario, Via Farini, Angela Vettese和Giacinto Di Pietrantonio策划,米兰;

2001年,梅赛德斯奔驰艺术大奖, Ulrich Scheider策划,卡塞尔/ 亚琛;

2002年,Note: nostalgie, Via Farini, Gabi Scardi策划,米兰;

2005年,Insert, 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TihomirMilovac策划,萨格勒布;

2005年,Masaï Art Factory 2005, Assab one, Roberto Pinto和Gabi Scardi策划,米兰;

2005年,11届扎达尔青年艺术家沙龙,扎达尔国家美术馆;

2010年,欧洲摄影节,MuseoFratiCappuccini, GigliolaFoschi策划, 雷焦艾米利亚;

2011年,热点柏林, Georg-Kolbe博物馆, Eugen Blume策划,柏林;

2011年,Memoriavariabile, 米兰美术馆, Carla Pellegrini和GigliolaFoschi策划, 米兰;

2013年,重唤过去-52,Radmila Iva Jankovi策划ć, 波雷奇;

2013年,Imageination, ULUPUH, Silva Kalči策划,萨格勒布;

2013年,T-HT Award, 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 VladimirCajkovac策划,萨格勒布。

维多维奇参加过的个展包括:

2006年,Formae Mentis,国家美术馆,扎达尔;

2007年,Boxed Sea, Artopia, Francesca Pasini策划, 米兰;

2011年,放逐, Podbielski Contemporary, GigliolaFoschi策划, 柏林;

2012年,放逐, Alberto Peola, 都灵;

2013年,Monte Verità, Podbielski Contemporary,柏林;

2014年,放逐,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玛丽娅•科斯坦蒂诺策划,上海。

此外,维多维奇将于2014年9月在 上海Anne Cecile Noique 画廊举办个展。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