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宋冬:不知天命

日期:
2017年1月21日 - 2017年3月2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1月21日 16:00
空间:
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艺术家:
宋冬
策展人:
刘迎九、徐天天

展览简介

2017年1月21日— 3月26日

主办:上海外滩美术馆

支持:洛克·外滩源

策展人:刘迎九、徐天天

上海外滩美术馆将于2017年1月21日至3月26日举办宋冬的个人专题展览“不知天命”。作为艺术家在人生半百之际推出的首档综合展览,宋冬将整个展览视为一件“作品”,以“镜、影、言、觉、历、我、明”这七个字作为对自己五十年来的人生呈现再认识的七个平台;以“无界”的方式使用美术馆所有的空间,综合性地呈现其对以往创作生涯的反思以及正在进行的探索。

即将展出的作品涵盖行为、录像、装置、摄影、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除了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创作的一系列代表性录像作品和装置之外,艺术家为本次展览而特别创作的《五十不知天命》等新作品也将在展览中呈现。届时,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全部空间,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外墙面都将成为宋冬过往艺术创造和当前创作探索的一种表达。旧作与新作在统一的语境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互相充实,而艺术家本人对于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反思与体悟,也将在此背景下愈发浮现出来。

展览名称“不知天命”来源于宋冬对《论语》中“五十知天命”的反转引用,以此作为对现阶段人生和艺术创作的一个率性的结语。在宋冬的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对民间智慧和禅宗及道家文化兼容并包的兴趣奠定了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从早年的《哈气》、《印水》,到《水中捞月》、《白做园》以及持续至今的《水写日记》等作品中,观众都不难体会到艺术家生活即艺术,艺术亦是修行的创作哲学。

依循中国文学的传统,展览被分为七个章节,每层楼为一章,各以一个字命名,最终汇成一句颇富韵律的诗句或格言:“镜、影、言、觉、历、我、明”。第七章“明”将置于美术馆建筑的外墙,作品《草图:亚洲文会大楼(外)》使用LED灯勾勒出美术馆的建筑轮廓以及测量尺寸,在这幢历史建筑之上还原了其“设计草图”的意象。作为展览的开篇和结语,“草图”中所蕴含的不完整或者待完成的特质、以及来自过去对未来的期许感,或许也正与宋冬对自身“五十不知天命”的评价中的开放性暗自契合。

进入建筑内部后,观众会置身于艺术家的近作《镜厅》中,这是一个晶莹闪烁的镜面系列装置,用回收的窗框和镜子制成。将美术馆的前厅置换为一个带着怪异的居家气息的全反射空间。《镜厅》中的另一件作品《无用之用:瓶架大哥》以马塞尔·杜尚著名的现成品作品《瓶架》为素材,将艺术史上的《瓶架》还原到生活中瓶架,用于“晾晒”生活的废弃物:瓶子,使其成为可提供照明的吊灯。众多的瓶子在视觉上令人联想起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两件作品共同组成了一个监视与窥探的全景监狱。与此一壁之隔,在美术馆原本的艺术商店区域展出的《吃城市》是一座用精心摆放的饼干制成的大都市,这件注定被快速消耗的作品将只在开幕当晚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无论是见过,吃过还是错过这件作品的观众,都在无形中或显或隐地在“消费”层面集体参与到了这件作品中来。

二楼“影”主题的展厅的两边将展出宋冬1992年至今的一系列录像作品。在展厅中心的大型装置作品《背影》以静态方式还原了电影放映时的光与影:以织物代替光束连接到展厅中央的大型幕布上,空的光线在幕布上“投下”空的影像;幕布的背后放着50个小板凳,重现了其儿时在荧幕背后观看露天电影的情景。在荧幕背后看的被反转了左右的影像是艺术家早年难忘的记忆,这一经历也被宋冬融入其作品中,观众也将在展览的其他作品中看到反转的空间、影像、语句和思维方式。

展览中其他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四楼“觉”章节中的《穷人的智慧:宋冬馆》曾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以《宋冬馆》的形式展出,这是一个由回收的旧门窗和旧家具及其它来自艺术家旧居的材料构成的一个双层架构,在本次展览中,“馆”中新增了一系列艺术家的雕塑、录像和绘画作品,成为一个独特的“展览中的展览”。

位于六楼“我”章节的新作《五十不知天命》系列是本次展览的点题之作:中庭区域将摆放五十只陶瓷娃娃,其形态各异,充当着艺术家此前的生活和创作中的形象。同时展出的《我和我》是一系列艺术家本人和娃娃的共处的照片,纪录了一个身份认同与自我探寻的故事。当观众走到画廊的尽头,结束观展的旅程之时,他/她将在天台上看到最后一件作品。霓虹灯牌面向黄浦江,用光书写着艺术家对自己五十年人生的回顾:“一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

展览“不知天命”既不是回顾展,也不是静止的展览。体验是展览的灵魂,艺术家还将在展览过程中不断地扩展和延伸。“见展是展,见展不是展,见展还是展”。无论是已经熟悉宋冬的作品,还是希望能对他有所了解,都可以在本展中得到满足。展览有着宽广而豁达的视野,而艺术家独特的深沉与魅力,也在其中有充分的展现。

关于艺术家:

宋冬,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宋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宋冬于2001年与艺术家尹秀珍一起创造了合作方式“筷道”,2005年与艺术家洪浩、肖昱、刘建华和冷林一起共同创建了集体创作方式的艺术小组“政纯办”。

宋冬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曾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 、“光州双年展”、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 “亚太三年展”、“广州三年展”、“台北双年展” 、“莫斯科双年展” 和“世界影像节”等国际大型艺术展。2006年获得“韩国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大奖。2010年度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新媒体大奖。2011年获美国旧金山市荣誉证书。 2012年首届基辅双年展奖。201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2014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贡献奖。 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

关于策展人:

刘迎九,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曾作为创始成员参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建馆规划,并具体负责“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和“2010 曾梵志”(2010)开馆系列展览的组织实施。在此之前,他曾任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策划、组织了多个展览和公共项目,包括“伊门道夫”( 2005)、“葆拉·莫德松-贝克”(2006)、“新视觉”( 2006, 2007)等。

刘迎九被莱斯特大学授予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对当代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有广泛的了解,亦拥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副馆长,他参与美术馆的展览和教育项目的规划,指导各业务平台的日常运作,构想、领导美术馆的战略发展及变革。

徐天天,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法国昂热高等美术学院。2014年加入上海外滩美术馆策展团队,现任展览助理。曾为国内外多位知名艺术家制作展览,包括陈箴、张奕满、乌戈•罗迪纳、马克•布拉德福德、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同时参与“2015 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告诉我一个故事”等群展制作。2016年参与规划制作上海外滩美术馆首届“RAM HIGHLIGHT 张鼎:风卷残云”特别艺术项目,并为项目经理。2017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共同策划“宋冬:不知天命”。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