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展期:2016年4月9日-5月8日∣记者会 4月9日 下午2点
地点:诚品画廊∣台湾11073台北市信义区松高路11号5楼(诚品信义店5楼)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早上11点~晚上7点(周一公休)
诚品画廊将于4月9日推出旅美华人艺术家林延的个展,展出近30件以宣纸为主体的装置和绘画雕塑,作品展现刚柔并济的诗意美感。此次为林延首度于台湾举办的个展,作品年代从1996至今横跨20多年,呈现艺术家将水墨传统转化为当代装置的实验历程。
林延1961年出生于北京的艺术世家,外祖父庞熏琹和外祖母丘堤为大陆现代艺术的先驱人物,父母林岗、庞壔为大陆高等美术教育出身的第一代艺术家。身为艺术家庭的第三代,林延从小便耳濡目染了亲人的艺术精神,但却能建立与其他亲人截然不同的艺术语言。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林延于1985年前往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绘画材料研究室进修,后于宾州布鲁斯堡大学视觉艺术系取得硕士学位。
1994-2004年为林延的「黑色时期」,作品强调黑色的幽微层次。她认为:「掌握好单色的层次、材质变化、冷暖差别时,画面也是有色彩感的,不会单调。」2005年开始,她以宣纸为主要媒材搭配墨染的变化,创造出具有建筑性格的绘画雕塑。在她的手下,纸墨的传统角色被改变了:皱、破、撕成为她的创作语汇,而「墨分五色」的传统则因空间的光影元素有了新的表现方式。林延认为,当所有因素微妙地兼容并蓄,便会互相交响、发出能量。「手上的每一个变化如同笔触,是作品叙说的方式」,林延如此描述作品中的触觉感性。
对她来说,每次创作都是和纸的随意性及宽容性对话的过程。她运用脆弱的材料来表达坚韧的情感。如在《致北京》(1996-97)、《胡同》(2012)等作品中,纸作为某种记忆底片,凝结了创作者对于家乡、文化、和历史的情感,细腻的肌理层次传达出「艺术家感觉的真实」。另外,她也时常以创作响应环境的变化。2013年,家乡环境污染的问题触动她创作大型装置《天》;现在往回看,她认为那是「第一反应下的作品…比较直接、暴力」,经过时间沉淀后,《天》反而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首次在台湾举办个展的林延,认为这是一个「熟悉纸传统、不熟悉她作品的环境」,她希望观众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品」。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