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于彭:行者 ‧ 天上 ‧ 人间”从于彭2014年过世之后开始筹备迄今已近五年。除了家属收藏的作品之外,于彭散落在外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风格与媒材也多样,见证了他传奇的一生。
于彭(1955-2014)出生于台北外双溪,2014年过世于台北。相较于白先勇笔下《台北人》多受苦于大时代的流离失散,于彭却成长于相对安定的战后时代。祖籍广东梅县,于彭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备受父母宠爱。中坜高中毕业后,受美术老师陈亦耕鼓励报考大学美术系,不幸落榜之后立志成为职业画家。退伍之后,他开始在台北新公园(今之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摆摊帮游客画像。于彭街头画家的生涯,不仅锤炼了他敏锐且快速的观察能力,也练就了一身人物速写的看家本领。1981年先前往希腊,然后因缘际会的认识中国领事馆的职员,他取得了前往中国大陆签证,并展开长达百日的故国壮游之旅。中国的名川大山必然开启了他的艺术之眼。客家子弟的中原情怀、从小在台湾历史、美术课本的图片、外双溪故宫里的宋元山水名迹,如今一一的展现于他眼前;内心激动澎湃,可想而知。于彭宛如戏梦人生的艺术生涯,从此展开。
综观于彭毕生的创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80-1997年、中期1998-2004年、晚期2004-2014年。他早期作品以素描、水彩作品居多,在素描的风格上,除了深受陈亦耕的启发外,透过《雄狮美术》、《艺术家》杂志所观摩而来的国内外艺术家之影响均可得见。中期的创作因为受好友郑在东之邀于1997年前往上海旅游定居三年,此段期间除了亲身体验了海上风华之外,足迹也遍及中国大陆,启发了他在水墨山水与人物作品的深度与多样面貌;“欲望山水/人物”系列,足为此阶段之代表性作品。从2005到2014年过世之前,于彭身体开始出现状况,但依然频繁的往返两岸参与多次创作计划与作品发表。2011年在台北信义诚品的“遗民 ‧ 移民 ‧ 逸民”为他生平在台湾的最大型展览,发表油画与水墨作品共计100件。
世人皆以为于彭以水墨见长。事实上,经由他的早期素描与粉彩作品足以说明其水墨所贵之处,在于能够从西方的素描线条,成功的转化成中晚期精彩的笔墨。对照于徐悲鸿(1895-1953)在西方素描与中国笔墨之间的尴尬与挣扎,于彭的创作,可以说帮徐悲鸿解决了一道中国绘画史上的难题。除此之外,于彭的油画、版画、书法与手绘陶瓷作品,皆有他个人独创与深具个性的表达。
“于彭:行者 ‧ 天上 ‧ 人间”精选了他的素描、水彩、油画、版画、书法、水墨、石雕与陶瓷等,将近170件作品,以主题规划结合时间轴的概念再现于彭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希望可以更加理解于彭如何以生命来实践自己的创作理念。“我的艺术是生命换来的”,他如此的说。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