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4月25日,天线空间将非常荣幸推出詹翀个人项目:距离。詹翀的绘画不仅具备突出的手感技艺,并充满对“人造物”的思辨,由视觉经验引发对存在的哲学体察,詹翀的创作发展备受关注。正在艺术家工作处于趋向稳定和形成系统的过程阶段,展览“距离”是詹翀创作过程中的分叉与偶遇,他提出了一个呈现疏离与冷漠的展示计划。
引发詹翀对“距离”思考的首先是克拉克的科幻小说《城市与繁星》,艺术家从中读到了“人类征服距离的失败,以及(未来与未来的过去)两种文明之间的心理距离”,艺术家自述:“关于‘距离’一直存有很多表述方式,衍生出一些形而上的思想或关于时空的理论。相较而言,我更在意小事物本身所含有的‘距离’概念以及产生出的绘画形象。”同时,“距离”更是詹翀即时即地的个人经验。展览发生在临近苏州河的天线空间,艺术家留心到“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透过玻璃看到苏州河对岸的建筑物,这种距离感与在开放空间隔着马路看街景非常不同,哪怕距离是相似的。”由此,詹翀给出了一种观看和进入绘画的提示:在物体本身固有的、物理性的距离与主观的心理距离之间,“最好的方式是离开现实五厘米,不贴近,相对冷静地观察”。展览包括艺术家2013年至今创作的部分木板丙烯和布面丙烯作品,詹翀称它们为“表象单纯的画面”;而一些更单纯的物体也将被嵌入展示空间或出现在空间的周围,它们将共同是艺术家对“距离”概念的“浅显”想象片段。
詹翀,1983年出生于浙江丽水。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盒子》入围2014年约翰•摩尔绘画大赛。部分展览:恋物癖,杨画廊,北京,2013;进刻度,五五画廊,上海,2012;景不徙——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群展,三潴画廊,北京,2012,等。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