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展览,同时也介绍一个新的美术馆。其实, 一个空间何以成为一个展览、何以成为一个美术馆,已经变成了一份非常技术化的工作。我们可以像所有的公司、机构或者团体那样,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模式去实现一个美术馆,并充实其中的内容。这是这个行业中同行们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实,所有人都怀揣着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疲劳和倦怠周而复始的工作。当然我们也会被一些表象刺激来获得一些兴奋感,比如说奇怪的建筑构件的权力纪念碑,当然还有炫目的收藏陈列,这种景观式的鸡血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下一个目的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由艺术品组成的奇门遁甲般的游戏。
美术馆的工作仍然有着一套成熟的系统——其一是类似行会内部的人脉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另外现在也形成了大众市场的评判准则,比如说“流量”成为新的神明。同一化的倾向也让我们的思想也被植入了技术性的结构,人们急于以某种全球认同的文化上的正确性来解释当下的生活。其实在宏观上,艺术甚至哲学,都早已远离了终极关怀和生命话语。所有的人文性都指向了操作和实践层面的或“左”或“右”的行为模式,人作为个体自身的生命经验早已被隐去。但是艺术、美术馆还有艺术展览,仍然是人追求美好以及反观自身的路径(甚至是最佳路径),当行业权力规则和绩效评价系统成为行业的标准化逻辑的时候,人们就无暇真正的关心“人”本身作为一个命题。
谁都不能免俗——在世俗的漩涡中循规蹈矩地因循游戏规则。但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小径并未关闭,而在于我们如何发现她。今天世界的突发病毒危机让人重新重返某种古典式的状况,古老的危机导致古典的人性反思——这是始料未及的。回到我们的工作,在职业化和机构化的美术馆工作之外,我们如何直接和观众共同抵达文化的本质——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其实是我们如何可以自诩为“美术馆”和为“艺术”而工作的最终追问。
我们以一种旧的逻辑去构建一个展览,即艺术家自身, 基于呈现艺术家的丰富个体来抵抗机构职业化和思想技术化带来的同一化的滋长。展览并不预设艺术家之间的关联,而只关注呈现个体强大而多向度的能量——“如同我们,所有莫名的渴望”这个展览的策展逻辑就是如何抵达最丰富的个体。所以我们也非常荣幸地介绍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姜杰、林科、毛焰、仇晓飞、尚扬和夏小万。这六位艺术家完全处于不同的艺术维度,同时我们也放弃在他们彼此之间架设关联性的企图。这个展览的开幕也意味金鹰美术馆自9月25日预热运营告一段落并正式启动美术馆的整体运营,对于金鹰美术馆而言,在严肃的艺术工作和“流量至上”的时代之间,我们会选择前者,因为反观艺术和人性自身的欲求,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稀缺之物。
文/卞卡 金鹰美术馆馆长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酒仙桥一姐
不知荒木经惟可曾想过,有一天KaoRi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2018.08.07
Chelsea
私人收藏、个人美术馆在西方历史悠久,在中国也逐渐成熟完善,从...
2017.12.06
杨天帅
他知道大主教需要一面人像花窗玻璃,只是他对这一决定感到疑惑。...
2014.07.08
郑姝
《救世主》的市场成绩一面照出西方艺术交易体系的规范,一面也折...
2017.11.18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杨天帅
翻看新闻的档儿,读到王家卫将在明年中与美国 MET (Met...
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