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策展人: 杭春晓
艺术家: 杭春晖 刘琦 涂少辉 杨珺 曾健勇
本次展览由北京新绎爱特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知名批评家、学者杭春晓担任策展人。作为2013年新绎空间新水墨系列主题展的第二回,共展出杭春晖、刘琦、涂少辉、杨珺、曾健勇等五位艺术家的二十余幅画作。展览通过呈现艺术作品不同的色彩象征,尝试让人们在重新面对传统,并在与传统的互动中,激活新的认知立场,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手段和方式。
这次推出的绝大部分都是参展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参展作品虽然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各异,但都与“色”的主题相关,反映的是艺术家对于记忆、社会经历以及生命本体的思考。
作为视觉“工具”,色彩通常被理解为“修辞”——无论再现式“随类赋彩”,抑或表现式“墨分五色”,都是既定目标下的“适应性手段”。
色彩,正如此。它在绘画的发展中,长久扮演着“次级”视觉身份。通常,在“准不准”、“漂不漂亮”的观问中,色彩成为绘画主题的“附件”。人们,很少会对一块色彩本身具有怎样意义发出疑问。
正如这个展览,我们选择了被视作比架上油画还要传统的水墨画。但是,这些作品却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水墨画。它们对色彩的运用,瓦解了我们关于水墨画原有的视觉次序——走在展厅中,我们可以被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色彩体验所笼罩,并因此而将画面的意义与原先仅是附属性的视觉元素联系起来。这一点,恰是看似老旧的中国画面临的一种可能性。只不过,这种可能性被我们习惯的“为新而新”的艺术观看所遮蔽。
重新面对这种认知遮蔽,发现潜在的可能性,正是我们今天需要的一种审视——无论观看,抑或创作本身。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认知立场,重新面对我们的传统,并在与传统的互动中,激活某些看似陈旧实际却能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手段、方式。色彩,正是这种方式与手段之一。在近十年内的水墨画创作中,它率先挑战我们习惯了的视觉次序,并为我们带来相应的成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这种“改变”获得了更为理性、更为明确的认知立场后,它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盛宴。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