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声音与形状:实验艺术展”:展现声音艺术丰富面貌
2025年11月7日,“声音与形状:实验艺术展”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承办。作为“天府国际·砚山艺术季·第七季”的重要展览之一,展览第一单元“赫兹,赫兹”邀集了14位国内外声音艺术领域的知名艺术家与学者,将前沿的作品展演与深度的学术研讨熔于一炉。展览呈现了声音艺术所分化出的声音采样、自由即兴、声音图景、噪音绘画等丰富的面貌,提供了声学空间、非线性时间与叙事的多元表达。
众多嘉宾学者莅临本次展览开幕式现场
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省雕塑协会会长牟文虎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展现了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立足新时代美育要求,积极回应“如何培养未来艺术家”这一时代课题的思考与行动。通过打破音乐与美术的壁垒,本次展览为我们探索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的艺术感知与教育模式。随后,由牟文虎院长启动开幕装置,为展览揭幕。
开幕式上,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贺阳表示,本次展览是学院在“跨媒介实验艺术”前沿领域系统性构建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它汇聚了国内外杰出艺术家的先锋实践,清晰地呈现了学院在该研究方向上的学术视野与推动力量。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贺阳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姜宇辉在致辞中提到,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国内声音艺术领域的创作者从不同维度对声音艺术的严肃思考和实践。声音艺术在国内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地沁润下,在地性更加突出。在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这是“中国声音艺术”的现场。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能激励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声音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中。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宇辉
知名艺术家、策展⼈、参展艺术家代表殷漪在致辞中谈到,今天在成都美术学院举办的这个展览非常重要,也具有启发意义。这次展览不仅仅是常规的展览或表演,更重要的是为声音艺术的实践者、研究者以及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契机。
音乐人、声音艺术家、策展人殷漪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本次展览策展人钟舒为现场来宾介绍了展览的组织和架构,她希望通过声音艺术现场、文献研究和即兴演出三部分构建一个充满哲学思辨与感知张力的声场,为观众提供专业、细腻、独特的观展体验。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本次展览策展人钟舒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对美术馆而言,本次展览是构建前沿学术品牌、连接社会公众的重要平台;对美院来说,更是推动学科交叉、检验创新育人成果的关键实践。它充分诠释了天府国际·砚山艺术季所倡导的实验与跨界精神。此外,第一次在高校美术馆举办这样的声音艺术展演更是构建声音艺术本土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于名晶作品包括了即兴演出和噪音绘画两部分,带来由身体、机械、噪音组合而成的松弛与硬核、仪式与解构的现场表演。艺术家在铝质画板上进行即兴涂绘,生成具有形式美感的噪音乐谱。她的作品深度回应着“声音与形状”的展览主题。
作为当晚的压轴演出,独立音乐人欢庆的电子音乐将“实验艺术之夜”的氛围推向高潮。
智识共振:系列学术活动构筑多维洞见
“声音与形状:实验艺术展:单元(一)赫兹,赫兹”展览开幕当日,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举办了系列学术分享及对谈活动。姜宇辉教授以《声音作为重建在世纽带的氛围性媒介》为主题,从个人声音体验与学术研究出发,分享了声音与人类生存、艺术发展及当代社会的深层关联。他结合中国声音艺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声音艺术对突破视觉中心主义、推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意义。最后姜宇辉教授热情回应听众的提问,围绕说唱与噪音、背景音乐泛滥、声音与语言、视听关系等话题,深化了对声音本质与当代价值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宇辉
X美术馆尤洋馆长以《空间物境中的身体》为主题,将身体的历史与空间的历史作为线索,分享了关于身体与空间的不断重塑的关系。他提到新美术馆学提出的三位一体,也同样基于人与空间的关系,对当代策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最后尤洋老师结合社会公共空间中的现象,来回应了他对“空间中的身体”与“身体中的空间”观察与思考。
X美术馆馆长尤洋
当日下午,“砚山对话”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聚焦“中国声音艺术的理论与现场”这一核心议题。学者殷漪、孙晓伟、孙玮首先发表了主旨演讲。随后,策展人钟舒、学者姜宇辉、蒋竹韵、刘志晟、尤洋、曾杨等共同展开了学术交流,现场观点交锋,思辨氛围热烈。这场高密度的思想交流,不仅为创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深度,也彰显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和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致力于构建学术前沿阵地的视野与担当。
音乐人、声音艺术家、策展人殷漪
成都市美术馆策展人、展陈部副主任孙晓伟
声音艺术家孙玮
为了延展本次展览的学术性,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也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纽约《布林客blink》杂志主编苏也、日本东京大学美学研究室研究员、策展人张莹博士为本次展览分别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声音简史、美国声音艺术现场、日本声音艺术发展现状等不同角度书写,为展览提供跨文化比较的国际视野。
现场观众在《中国当代声音中的艺术简史》文献墙前
文献墙前的观众驻足观看
展览吸引了外地观众与美术学院师生们的驻足观看与体验。本次声音艺术展正如哲学家德勒兹的“块茎”概念,一个观念催生出一个好的艺术展,链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观众。在这里,有文献提供的凝视,有装置带来的交互,亦有各种声音的交汇,是思想之声,是艺术之音,一切包括在实验音乐的氛围之中,完成一次美妙的共振。这是属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的美妙之夜。
“关于声音艺术的书籍”墙
观众在《温度的频响》作品前
现场观众体验声音交互装置
本次,“声音与形状:实验艺术展单元(一)赫兹,赫兹”将持续至11月30日。在这个声音作为主体性的展览现场,唤醒着观众的听觉体验,进而与视觉交织。《赫兹,赫兹》既是一场穿越频率的漫游,也是一次向内的聆听,愿观众可以在此中作为一名“倾听的闲逛者”,在赫兹的微观振动中完成一趟闲逛的旅程,它关乎感知的复归,以及在喧嚣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片聆听内在回响的宁静之地。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