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3月12日,那特画廊将带来2016年开年首展——“张亚-印象”,展览将通过“桃源异境”、“印象”、 “记与录”和“星期天”四个系列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张亚过去三年在艺术创作中的实践与变化。张亚的第一次个展上,艺术家用几何图案的肌理来描绘各种传统的园林山水,表达对梦境桃花源的幻想。张亚的第二次个展上,艺术家把几何图案抽离出来,覆盖在各种票据、报纸之上。艺术语言的变化背后是艺术家观念的变迁,而贯穿期间始终不变的是张亚对城市空间、日常生活的探索与追问。
从“桃源异境”到“印象”、“记与录”和“星期天,张亚运用了抽象几何图案作为艺术家精神与思想的象征。几何抽象图案构成了张亚强烈的个人风格,游走在山水之间和覆盖在报纸之上的繁复几何图形挑战着观众的视觉极限,打破了固定的视点,让人们的目光在各种纯粹平静、色彩匀称几何符号上游走、跳跃,提示着我们把目光从粗糙的事物外表上移开,用心灵与精神去感受抽象图案背后的艺术家情感的纠结与释放。
“桃源异境”中的现代建筑与宫室池阁的并置是传统与现代的相聚重逢,让时间叠加在一起,线性前进的结构被打破,实现了时间的错位,产生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梦幻效果。“记与录”与“星期天”中被几何抽象覆盖的消费凭证和报纸,是时间的痕迹。艺术家在报纸和票据上进行创作想以记录的方式对其驻留期间所在城市与个人生活痕迹之间的关联进行一些探索,用于创作的票据都是来自于艺术家驻留期间的生活票据收集,同时也来自于不同城市不同星期天的报纸。从张亚三年前的作品中出现的古代山水图式到近作中小方块小三角的几何形的重复、叠加,前者是对城市空间的想象与批判,后者则是对日常生活的审视与反思,前后的连贯与递进呈现了艺术家对于这些物象的内在体认和理解,艺术家的理想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重新在各种生活的痕迹中寻找人与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的精神诉求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纠结与冲突。
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的局限与宿命,当代新青年艺术家固然难以重复前人的启蒙与救赎,也难以寻找到政治与历史的使命感,也不可能重复上一代的创作历程与心路历程,但是依然可以在商业化、娱乐化、空洞化的作品之外,寻找另一条道路,张亚的作品再次证明了这个可能性。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