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归·还”归还艺术空间开幕展

日期:
2013年12月7日 - 2013年12月27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3年12月7日 16:00
空间:
归还艺术空间
策展人:
崔付利

展览简介

“归·还”归还艺术空间开幕展

策展人:崔付利

学术主持:张强

特邀批评:桂彦、尹丹

地点:归还艺术空间

参展人员:郝建涛、胡柯、梁冰、舒静、王春黎、王婷婷、张婕、张宇飞、张振学

主办单位:归还艺术空间

协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面对一件作品,人们往往被绘画平面所承载的视觉符号所吸引,却忽略了作品作为一种图像载体的物质性存在,无形中消解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空间,或抽离了作品蕴藏的时间叙事性。还原艺术作品的独立空间,也不仅停留在一种物理空间的层面­,更要建构一种横向与纵向交织的维度,捕捉“历时性”动态和“共时性”静态的重合,追求作品中所承载的集体经验和共同记忆,同时发掘艺术家个人经验的主体痕迹。

  “归”旨在回归社会现实,回归生存语境。我们无法离开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虽然它基于艺术家的观念预设,但观念来自于艺术家主体对现实的体验与感知,哪怕这是一个萧瑟、凌乱、病态的现实。关注当代现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当代人们的生存环境、心理变化,向当代社会发问、提出质疑,作为当代社会的个体存在,艺术家必须立足现实的生存语境。当然,作为艺术家的特殊身份和社会角色,和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回归到艺术史的脉络之中,展开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有效性挖掘,及回归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还”则是还原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个人经验。消费主义、娱乐文化的盛行已使得个体“自我”意识逐渐模糊甚至沉潜,大众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日趋同质化。作为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应该具有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还原自我的个人排他性,拒绝同化和平庸。反应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逐渐摸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环境、个人风格和表达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