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归·还”归还艺术空间开幕展
策展人:崔付利
学术主持:张强
特邀批评:桂彦、尹丹
地点:归还艺术空间
参展人员:郝建涛、胡柯、梁冰、舒静、王春黎、王婷婷、张婕、张宇飞、张振学
主办单位:归还艺术空间
协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面对一件作品,人们往往被绘画平面所承载的视觉符号所吸引,却忽略了作品作为一种图像载体的物质性存在,无形中消解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空间,或抽离了作品蕴藏的时间叙事性。还原艺术作品的独立空间,也不仅停留在一种物理空间的层面,更要建构一种横向与纵向交织的维度,捕捉“历时性”动态和“共时性”静态的重合,追求作品中所承载的集体经验和共同记忆,同时发掘艺术家个人经验的主体痕迹。
“归”旨在回归社会现实,回归生存语境。我们无法离开身处其中的社会现实,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虽然它基于艺术家的观念预设,但观念来自于艺术家主体对现实的体验与感知,哪怕这是一个萧瑟、凌乱、病态的现实。关注当代现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当代人们的生存环境、心理变化,向当代社会发问、提出质疑,作为当代社会的个体存在,艺术家必须立足现实的生存语境。当然,作为艺术家的特殊身份和社会角色,和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回归到艺术史的脉络之中,展开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有效性挖掘,及回归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还”则是还原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个人经验。消费主义、娱乐文化的盛行已使得个体“自我”意识逐渐模糊甚至沉潜,大众的生活方式、思考方法日趋同质化。作为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应该具有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还原自我的个人排他性,拒绝同化和平庸。反应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逐渐摸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环境、个人风格和表达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