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身份政治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高度概括与抽象化的问题。无论我们多么细枝末节地去诉说故事、袒露情感,抑或是竭尽全力地审视、拥抱、摒弃身体上的印记,始终无法摆脱被主体归纳或他者化的确认。就像我们总是需要不厌其烦地在自我介绍里重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但似乎很少人关心“我要去往哪里”。
以至于在某一时刻,我们会沉溺于这种政治上的有效注解,并开始了对它的表演。不断增强的表演是对身份的自我指认,但并不能解决自我认同的焦虑。并且,在外部环境处于危机的时刻,这种在相对主义框架下建立的坐标,愈发显得不堪一击。当对象无法参照,主体就迫切地需要摆脱普遍性,以寻求新的辨识方法。
国家、民族、疆域、性别、代际……这些词汇如幽灵一般笼罩着个体。一旦诉诸于语言,就会因为过于明确的二元论而难逃成为他者的化身。《对角线》所展出的影像作品,都呈现了艺术家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袒露:亚洲的概念是如何在个体交往中被塑造和延续;东方-西方互为他者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的种种荒诞;酷儿的身体在传统、流行文化中的种种异化;边疆之于个体,就是中心。
这里所罗列的框架并不是封闭的限定,而是相互交叠的激荡。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所无法尽述的所谓命题,都是艺术家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抽离出最为真切的个体经历与体验,并将之转化为对无法被归纳的普遍性的诘问。主体在场和缺席的表演性透过截然不同的影像语言交织在身份政治与自我指认的讨论中。展览中的作品涉及了历史、地理和跨文化流动的不同方位,却共同地传递出个人处境的破碎,以及个体身份在偏移、摇摆、错位的夹缝中,亟待被重新识别的渴求。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