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崔君个展——奇遇记

日期:
2016年3月6日 - 2016年4月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3月6日
空间:
Hi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B座一层)

展览简介

艺术家自述

奇遇记

我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在画布上完成过程中都充满了未知的焦虑和发现的惊喜。处女座的我对画面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绘画过程较仪式化,平涂无笔触,边缘线的细致勾勒,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的大量细节,这些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伏案工作才能达到现在的作品面貌,这种需要大量耗时工作完成后取得的成就感很让我个人得到满足。

我画画之前很少对画面内容做完整充分的构想,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我在绘画的过程中随机或者灵机一动添加上去的,尽量去掉绘画的手工感但保持创作中发现新东西的新鲜感。我的画面中的黑色边缘线条都是手绘的,而不是借助尺子这类的工具绘制的,这种手工感被我特意保留了下来。

我是个能坐得住的人,不怎么出去和朋友见面或者逛街。在家画画能憋着一个月不出门,偶尔出门也就是下楼买盒烟或出门去菜市场买菜。宅在家里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我的画面上,不画画的时候基本是在家里玩电子游戏和看电影。这种接近与世隔绝的感觉,使得出门的时候,我会敏锐的观察每一个身边的人。我这种在家能待住的特质与画面最终靠大量耗时达到的细腻效果应该也有很大的关系。

身为80后的我,小时自己的课本角落上密密麻麻的画满了自己当时模仿电子游戏情节和漫画里面角色的涂鸦,每天放学就把买零食的钱或者省下的午饭钱交给游戏厅老板换几个游戏币来玩街机。我记得我小学时第一次把人从二维画成三维画法的时候就是受了当时一个游戏画面的启发,现在想来应该是玩的多了就记住了,自然而然的就画出来了。日本漫画和动画还有模型也是陪我成长的伙伴之一。

我说这些的意义在于:这些都是我灵感来源和作品风貌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来自于有互联网之后,我爱看一些烂的出奇的低成本外国电影,里面的一些低成本造成的笑点和黑色幽默让我觉得很有趣。日本的kuso文化也是我感兴趣的亚文化,这些奇奇怪怪让人脑洞大开的事物都刺激着我近期的创作。

我的作品展现的是我眼中看到、想到、听到、感觉到的世界,怪诞,恶搞,黑色幽默等都是我比较偏爱的题材。一段记忆里的生活片段,一张画,一个电影截图,电子游戏的世界观设定,偶尔喝多了或者重感冒时的胡思乱想都能成为我创作的来源。在有些人眼中这些东西与传统艺术相去甚远,把这些东西带入到主流价值观里所造成的反差,让我觉得新鲜有趣。这些重新排列组合构成了我自己的世界观,我努力的把我构建的世界用绘画展现出来。

画面气氛上我比较倾向轻松诙谐,避免沉重,这个应该也和我个人的喜好有关吧。卓别林和周星驰的那种笑中有泪的喜剧,是我特别喜欢的表现形式。英国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和意大利的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他们都有一种怪诞的幽默存在于他们的作品里。

在准备展览的这两年中我发觉到以往经常表现多人场景题材的局限性,于是开始了新题材创作上的实验。我慢慢尝试减少人物在画面上的出场数量,丰富画面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画面的情节性和气氛色调都与之前的作品产生变化,人物有各种各样的身份和职业,通过衣服或动作,暗示他们的社会属性和人物性格,画面中很小的荒诞细节展示出一丝莫名其妙的诙谐气氛。还有一部分向名画致敬的作品,套用名画的经典构图,经过我的重组和再加工赋予作品新的含义。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自己回头看看前几年的作品,画面效果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基本形成了我还算稳定的个人风格,在个人世界观的表达上也慢慢变得得心应手。

我是细节控,作品里有很多我不明说,观者很难发现的寓意或细节。这些隐藏的彩蛋,是我个人或精心或突发奇想加入到画面中的,甚至个别作品整个画面是为这几厘米大小的细节服务的。

其实我个人不爱过多解释自己作品中的含义,我希望观众在我的画前驻足良久,去发掘有趣的细节,在画面的人物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也希望他们在画面前有更多自己的想象空间。

-----

崔君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文/吕晓晨 图/hi小店

采访崔君恰好是春节放假之前,虽然有久别归家的期待,但电脑桌面上有待完成的各种文件包,仍然提醒着我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假期。点开了崔君的作品文件夹,22张线条精致、怪诞有趣的画面映入了我眼帘。一时间仿佛新奇世界的大门打开,各类光怪陆离的有趣事物在向你招手,它们吸引你、诱惑你,甚至蒙蔽你在现实中忙碌的双眼。突然地,我有一种忙里偷闲的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崔君的谈吐和他的画一样有趣。崔君的微博简介是“我也是艺术家了,我住在通利福尼亚州”。这是崔君对通州的戏称,在搬去通州楼房之前,崔君在宋庄居住了8年。没有出身于名门院校,没有名气,没有参加过什么漂亮的展览,没有一鸣惊人的经历,甚至最早他还是住平房。自然是因为经济支出便宜,崔君在宋庄一呆就是8年。

崔君可以算是“大器晚成”这类人。2012年,Hi小店发现了崔君,并首次进行了合作,那年崔君也卖了几张作品;2013年,崔君正式签约Hi小店,生活的节奏似乎被按下了快进键。那是忙碌的一年,崔君不是一个“高产派”,反而更偏向于“慢工出细活”:崔君是处女座,纠结、偏执、完美主义,在画面上他都要求自己零失误达到手工极致,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手绘的作品,竟更像是接近于印刷品,平整无笔触无瑕疵。他常常用一个多月画完一张画,休息两三天便继续下一张画,时间似乎开始变得不够用。也是那时,崔君便索性剃了光头。偶然看到一张崔君大学时期的照片,满头小辫子,眼神充满玩味,似乎更符合朋克的气质。我问崔君,他说:“年龄增长了,最大的改变莫过于由外表上的拧巴叛逆,转变为内心的叛逆吧。”

除了平房搬到楼房的改变、外表到内心的叛逆,崔君似乎比那几年乐观了不少:他早期的作品颜色灰暗凝重,人物如同麻木的行尸走肉,与现在画面中动作表情丰富的、颜色明丽的人物简直是两个极端。但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2014年的Hi21新锐市集,崔君带来的14件作品在预展当日便被抢购一空。今年崔君34岁,即将举办他人生的第一次个展。“孤独地坚持画了这么多年,终于有点成绩了。我其实就是想用画画养活自己!”

Hi艺术=Hi  崔君=崔

“我喜欢气氛轻松的作品”

————————————

Hi:你的作品欣赏起来会很轻松,这种轻松是你想传达给观众的吗?

崔: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气氛轻松的作品,生活不易不是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上完班精疲力尽的回家后的你,也许会选择放些轻松减压的音乐,而不是急促激昂的重金属乐,虽然我也很喜欢重金属,但是也得看听的时候的心情和环境不是么。作品看上去轻松是相对的,细读作品也许能感到点怪诞的压抑或者别的什么感觉。我的作品看上去轻松,其实骨子里我是个悲观的人。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作品,观者有自己独到的视角也不错。

 

Hi:但你早期的作品并不是这样,那时候的作品颜色上没有这么鲜艳,而且画面中人物的面容动作似乎很僵硬麻木。

崔:刚开始形成接近现在的绘画风格时,我很害怕在画面上应用纯度高的色彩,可能跟心态和情绪有些关系吧。“灰暗僵硬时期”:我那时正处于个人人生十字路口,是坚持画下去还是找工作上班。同时又看到身边工作后的同学事业开始有成,让我对自我的价值也开始怀疑,又发现自己好像除了画画也不会什么,那个时期其实挺绝望的。其实当时画的那种麻木的人每个人身边都有吧,只是意识不意识到的问题,我把这种麻木表情和状态放大了。后来慢慢的作品开始有人接受了,我也开始逐渐对自己的作品有些自信了,对画面和颜色的控制能力也增强了,心态情绪上去了,风格就变得鲜明了许多。

Hi:你的作品都很有叙事性,每一张画就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发生在公共场合。为什么会这么设置?

崔:我个人比较喜欢耐看的画,站在作品前可以端详或者思考很久的那种。故事性和公共场所正好都能提供大量的细节信息给观者阅读,故事性的好处就是我能通过画面的编排,讲一个荒诞的或有趣的故事给观者。我想用作品表现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荒诞。当然是被我放大或恶搞之后的荒诞,看上去是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Hi: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具体来源吗?

崔:基本是我生活中见过或者想过的、有特征的人,我再进行夸张化的描绘。画的人物也许是你,也许是我自己。

一个较劲的“死宅”

————————

Hi:正常情况下,你大概一张画要画多久?

崔:我一般在有阳光的时候画画,晚上开灯太伤眼,一张画平均二十天到一个多月左右。我消费了很大精力在画面上,因为我对画面有自己的要求:平整去掉大部分手绘感。这就要靠大量的时间达到我要的画面效果。

Hi:你是一个很较劲的人。

崔:很较劲。我的作品创作周期长又需要大量耐心,导致我很难接受创作上的失败,因为一失败就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从开始构思就十分慎重,画面细节是在大格局基本定完后开始的,我画画过程中不怎么起稿,画面完成一半的时候也许另外一半还是空白的。画面的细节都是进行过程中随机或突发奇想添加上去的,这些细节隐藏在画面中,等待观者的发掘。我其实对人对事也较劲,这也是我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画画,性格的缘故吧。

Hi:你的个人网站上的简介是“画画的苦逼死宅”,到现在还是这样?

崔:基本是这样。就像之前说的创作要大量耗费时间精力,所以我出门逛街或者应酬的时间基本很少,一年出门参加活动酒席吃饭之类的活动次数都能数的出来。我更愿意把我自己的时间用在创作上而不是别的事情上。当然我自身性格也喜欢独处。躲开圈子有自己的好处,人都有点趋同性,自己作品和别人越来越像可不是什么好事。

累并快乐着

——————

Hi:从你的作品大受欢迎到即将迎来第一次个展,也就短短两年。这两年对于你来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崔:看着两年间的作品打包后所有的画堆成一堆。很有成就感,但是也觉得自己真的画的太慢了太少了。还有很多好的想法和构思没有时间实现。第一次个展来的比想象的晚,但是终于来了,很期待也很忐忑。

Hi:你怎么评价你在2015年的收获?

崔:这一年我慢慢尝试新的题材新的构想,并且初步实现了作品风貌上的一些小的改变,最后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Hi:2016年都有哪些新计划了吗?

崔:展完看看反馈,新的一年我也许会创作出更大更复杂的作品,估计作品画的更慢了,数量会更少了。以后可能还要尝试别的艺术形式。当然目前我的精力还是主要集中在架上绘画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明年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因为灵感有些是积累的有些是灵光一闪出现的。一笔一笔画一步一步走吧。

-----

崔君

1982 生于黑龙江哈尔滨

2005 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现居北京

展览经历:

个展:

2016 奇遇记-崔君个展 Hi艺术中心 北京

联展:    

2011 aab买得起艺术节 北京

2012 aab买得起艺术节 北京

2012 “自画像”hi小店夏季群展 北京

2014 hi21新锐艺术市集 北京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