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Hi艺术写过两篇批评蔡国强的专栏,第一篇是《“烟花强”,...
2014.09.23
策展人: 托泥
艺术家: 崔彦伟、谭军、黄立言、祝铮鸣
艺术家个人的美学“趣味”(品味、taste)是艺术创作个性化最本质的基因,推动绘画对精神性的追寻。当前的中国绘画已经摆脱向西方大师学习技巧与风格的阶段,对主义和流派的热衷退去,同时绘画中观念至上、反技术的风气开始涌动;而参展艺术家崔彦伟、谭军、黄立言、祝铮鸣坚信“绘画是一种极限运动,没有终点的有难度的攀登”(谭军语),其作品不游戏于观念的机巧,也没有迷失于笔墨绘画性的卖弄,而是直面绘画对自我与人性的本质质问;他们独辟蹊径的风格化的创作表现出独特的个人趣味,诡秘的气息与古代中国绘画的传统神秘相连,使人想起历史上个性独特的文人画家们,如俊逸冲淡的倪云林、怪异高古的陈老莲、孤高独寂的八大山人。
哲学家康德曾经研究了美学与品味两者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品味是个人化而超越理性的,没有一个普适的好的品味的标准。在东方艺术范畴,“趣味”类似于古代书画家强调的“品”,如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论及的“神、妙、能、逸”四品,绘画境界的高低与艺术家的志趣、修养相关联。“趣味”之于绘画,是多种视觉元素的混合,表现在作品的笔墨、色彩、材料、质感、构图、造型等各个方面,并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文化积淀相关联;另一方面,趣味似乎与生俱来,如同一种宿命,抽象而不可言说,在作品中处在某种在场而又隐蔽的状态,如同深潭之底的星辰,光芒隐晦却深邃。
苏坚
我在Hi艺术写过两篇批评蔡国强的专栏,第一篇是《“烟花强”,...
2014.09.23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