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作者:灿阳 2025年1月22日 专题话题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强者愈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自2019年度起连续六年蝉联第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名列榜眼。
 
两馆都在2024年带来了极具讨论度的大展。花100块到美术馆看“大字报”值得吗?在最火热的暑期档,UCCA推出了劳伦斯·韦纳的个展“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在“观念艺术”“语言雕塑”等概念尚未普及大众时呈现由平面性字符构成的展览,无疑是选择了一道超纲题目在挑战。
 
而在年底呈现的,被《纽约时报》称为“具象绘画的救世主”的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的大展,更是掀起了一波对于绘画及图像意义的讨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在2024年继续延续“青策计划”、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等多条线索。年底呈现的“尹秀珍:刺天”大展在宇宙的尺度下关怀个体,从直插云霄的作品《刺天》到用旧衣缝纫出的浩瀚《补天》,再到100双脚、1080口气,整个展览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之间收放自如。
 
对比近三年的榜单,稳居前列的还有和美术馆、松美术馆与龙美术馆。
 
位于广东佛山的和美术馆在近两年都呈现出了强劲的势头,2024年呈现四场年度大展的同时也在持续推进着各类研究型项目与青年艺术家项目。明年,和美术馆将迎来五周年,继续深入探索东西方对话的议题。
 
无界“抢手赛”!松美术馆在2024下半年呈现的宋冬、韦嘉大展在开幕前就收获了广泛关注。对于展览的策划也是不遗余力,“13个房子” “醉与梦”均为两位重量级艺术家目前最大规模的个展。大体量的梳理也让这两位60、70后代表性艺术家未被发掘的面貌逐渐清晰。
 
不难发现,在榜单背后,“重磅” “迄今最大规模” “国内首场”等字眼是2024年度TOP10美术馆的展览项目中频频出现的。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在北京、上海之外,2024年度的TOP10美术馆中有半数美术馆分布在其他城市,打破北上的垄断局面。
 
时隔三年,再度回归TOP10榜单的阿那亚艺术中心在2024年迎来了建馆五周年。呈现了蒋志、王之博,以及两位分别代表日本、香港参加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毛利悠子、杨沛铿的展览。各档展览在与阿那亚社区密切链接的同时,创作的议题与形式的广度也在被不断拓宽。
群展“走访工作室”与“出门写生!”体现出策展团队在近两年的研究线索,从不同维度解码创作过程,深入流动性的工作室与山谷、森林,探索艺术家的创作在地。
位于南京的德基艺术博物馆拥有强劲的古今中外大师馆藏,“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展览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在2024年迎来了第二期“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展品进行了增加、调整,其中也不乏马奈、马蒂斯、莫兰迪、吴大羽、赵无极等大师真迹。
由伦佐·皮亚诺操刀设计的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坐落于杭州,自2021年底成立以来就已连续三年入围榜单。从日本古道具店家、美学家坂田和实,到瑞士艺术家彼得·费茨利在欧洲之外的首个大型个“周二到周日”,再到群展“片刻即纪念碑” “浮声切响”,多重作品与展示媒介为观展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让日常生活走进创作成为艺术作品。
而TOP10榜单新晋选手A4美术馆已经是民营美术馆中的老面孔了。在成都深耕的16年间经历了从麓镇山脚到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再到麓镇山顶广场的三次迁址。并一步步从“A4”发展到“4A”,在专注学术建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A4美术馆之外设立了独立的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儿童艺术馆、以及偏向于创意跨界文化的A4X艺术中心。不断朝着更加垂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在2024年频频感受到A4美术馆的发声,无论是9月的盐田千春大展“宇宙回音”,还是与其他六家民营美术馆共同发起中国民营美术馆会员联盟 (AMC),抑或是斩获2024年法国凡尔赛建筑大奖“全球最美七大博物馆之一”等各类奖项,A4美术馆在2024年收获了众多行业内外的认可。
再将地理维度扩大一些,也把视线延伸至TOP20榜单,昆明当代美术馆、西海美术馆、鸭绿江美术馆在触碰地理边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惊喜。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立足云南,连接东南亚,极具特殊艺术地缘性的昆明当代美术馆(CGK)在2024年带来了多位中外艺术家的个展与群展。这其中不乏法国艺术家克洛德·维尔拉的大型个展“回望”;不断用行动、录像和行为艺术探索身体极限、观念认知与社会价值的厉槟源个展“夜火蓝山”;以及昆明当地的顶流植物博物画家曾孝濂在CGK的第三次个展“雨林来信”。
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南岸的西海美术馆(TAG)面朝大海,由顶级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超白玻璃和阳极氧化铝板构成的幕墙与碧海青天交相辉映。2024年,西海美术馆带来在绘画、雕塑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马轲、隋建国的大型回顾个展。同时TAG也在持续关注着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开启2024年度第二届的“TAG·新当代-离岸”。
全球唯一一座建在国境线上的美术馆——鸭绿江美术馆距离朝鲜仅600米,对岸就是朝鲜经济排名第二的新义州。2024年9月,鸭绿江美术馆呈现了鸭绿江美术馆2024年度群展、鸭绿江美术馆年度文献展、王鲁炎美术馆年度新展和鸭绿江论坛。
如果说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鸭绿江美术馆注定孤独,那么“非年度不可呈现”的定位让鸭绿江美术馆自发地与票房、流量等衡量美术馆成功价值的浅显标准背道而驰。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2024年的开始伴随着OCAT的落幕与停摆,两年前还活跃在榜单上的木木美术馆也在8月底宣布关闭北京798空间。美术馆的成长也有新陈代谢,2024年3月,位于郑州的石美术馆迁址至曾经的亚洲第一大电缆厂建筑遗址并举行新馆开幕展。
 
5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于黄浦区威海路易址重启,广东时代美术馆也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沉寂后携多个展览项目回归。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美术馆正在一步步开拓馆群。9月,阿那亚艺术中心在建馆五周年之际,宣布成立其首个分馆——阿那亚艺术中心北岸馆。北岸馆与阿那亚艺术中心相距2.7公里,驾车仅需10分钟,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坂本一成(坂本一成研究室)和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设计。
整个场馆由近2000平米的室内广场和围绕它的6个“盒子”空间构成,6个橱窗般的展厅向外敞开、向内联通。北岸馆在启动运营的第一阶段率先启用了4个“盒子”作为展览空间,呈现曹明浩和陈建军、马海伦、郑皓中的三档全新个展。
整个场馆由近2000平米的室内广场和围绕它的6个“盒子”空间构成,6个橱窗般的展厅向外敞开、向内联通。北岸馆在启动运营的第一阶段率先启用了4个“盒子”作为展览空间,呈现曹明浩和陈建军、马海伦、郑皓中的三档全新个展。
10月,UCCA美术馆群迎来第四个分馆——UCCA陶美术馆,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二厂文化街区,由隈研吾担纲设计。建筑的外立面布满了手工烧制的陶板,呈现出自然渐变的窑变色彩。开馆展带来“器之道: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在致敬宜兴悠久陶艺历史的同时也不断深入探索着陶瓷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全新面孔的出现。3月开馆的元美术馆由建筑师马岩松设计,坐落于寸土寸金的北京朝阳CBD核心区,在经历了一年的筹备期后以大展“长歌开元:身体与语言的交响”向公众亮相。
同样在3月启幕的还有X美术馆与前滩太古里合作开设的全新艺术空间The Pool by X Museum,The Pool的名字来源于X美术馆原有的广阔大厅空间,中文译名为“广池”,意为“广纳艺术为一池。”旨在邀请各领域的创作者呈现不同形式的当代艺术项目。
 
除了新空间的开拓,X美术馆还在5月迎来新馆长尤洋,与两位创始人黄勖夫、谢其润一同协作,促进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文化项目,在呈现多场新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着馆际合作。
4月开幕的新绎美术馆位于京津冀区域的中⼼地带——廊坊市丝绸之路⽂化艺术交流中⼼西侧,超30,000平⽅⽶的建筑面积傲视同侪。在馆长张子康的带领下,三大开幕展“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时间的铭刻”、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5月,广东美术馆白鹅潭新馆在珠江畔亮相,它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三座建筑中的一座。从1楼到5楼,20多个展厅,6.5万平米的建筑面积,8档全新策划的开馆展,体量巨大,一跃成为大湾区的艺术新地标。
9月,上海又迎来两家新馆。巴黎罗丹博物馆(Musée Rodin)的上海分馆罗丹艺术中心在浦东滨江核心区启幕,开幕首展“罗丹:现代雕塑的传承”汇集了雕塑、绘画、陶瓷、影像等106件真迹作品。
 
NANZUKA中国首馆——南志阁艺术中心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花木时光里揭幕,品牌LOGO由空山基创作。
11月,敦煌当代美术馆于上海市杨浦区长阳创谷落成,并以开馆展“境象敦煌”开启一场跨越时代、地域的先锋实验。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2024
UCCA经历四馆馆群的重要变革
 
 
回顾UCCA创立之初,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首次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运动,成功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世界,为UCCA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览开幕时,观众未能铭记的一件重要作品是观念艺术先驱劳伦斯·韦纳的语言雕塑《以邀光》。2008年1月,当时作为记者的我在北京寒冬中参加了这件作品前的艺术家对谈活动。那时的北京沉浸在奥运前夕的憧憬中,智能手机尚未普及,艺术以纯粹且理想主义的方式联结着世界。
 
2024年7月,UCCA举办了劳伦斯·韦纳中国首个回顾展“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并在同一位置重现了《以邀光》。熟悉的字句再次出现,见证了UCCA过去十七年的变迁与每天坚守并为之奋斗的理想。
 
2024年度展览丰富多彩,展现了我们始终如一的信念——艺术能跨越时空联结彼此,并引发思考与改变。年初的“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通过摄影艺术探讨永恒与瞬间、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年末的“吕克·图伊曼斯:过去”汇集近90件绘画作品,展示艺术家半个世纪的艺术旅程,探讨绘画如何解读和重构历史。

除北京主馆,我们在这一年也经历了重要变革。上海UCCA Edge暂别重整;江苏宜兴UCCA陶美术馆经过9个月筹备,于10月正式开馆;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接待访客数量持续创下新高。此外,UCCA Lab的策展实力日臻成熟,特别是在202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中,展示了31位国内外艺术家的35件作品,为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我常思考韦纳笔下的“光”意味着什么。对我而言:光,就是艺术、艺术家及其作品,也是我们孜孜不倦地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现这些作品,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光是那些令人难忘的珍贵时刻,艺术作品呈现普世情感、被遗忘的记忆、新的感受,甚至更美好的世界。我们在追寻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因这份追求而变得更加强大。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12岁的PSA
正踏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2024年,12岁的PSA正踏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为核心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系列,在2024年迎来了两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胡项城,尹秀珍。两位艺术家都出生于工业化与改革大潮滚滚而来的上世纪中期,但不同的成长路径与艺术语汇让两人对共同的 时代做出了真切、但不同的回应。
 
这种基于艺术对时代、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回应,几乎贯穿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在八年成长中的每一个展览,这使得 PSA 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超越了传统“本土/全球”的政治疆域,去向辽阔的“生命”维度,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形成属于自己的“中国当代艺术”叙事。 
 
psD当代设计系列也在2024年首次抵达赤道附近,借助坎帕纳兄弟的热情与温度,当代馆得以呈现出一条有别于欧洲的南美设计之路。位于五楼的露台也首次成为中国园林与巴西设计共舞的平台,随着展览,诞生出一座点亮天际线的城市花园——《烟火》。 
 
年度主题展“安奈特·杂念”则提示了理解女性境遇的另一种艺术策略。学术品牌“上海双年展”则在2024年从浩瀚与无边中回望,俯身探寻一朵花与蜜蜂的交往方式。它将韦伯在上世纪初建立的信息论从人类世界拓展到更广泛的 生物圈,并进一步塑造了“上海双年展”作为“自由实验”与“多维世界”的文化性格。
 
“青年策展人”在2024年回归到7楼空间,两组入选展览均关注到了界面世界之下暗流,并通过策展的力量,将后台的逻辑推向前端,引发新的思考与讨论。 
 
12年前起步为0的藏品,也在2024年达到了425件,并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首个展览。与伙伴香奈儿文化基金、卡地亚艺术基金合作也在这一年里迈向了新的里程碑,向着城市与生活的更深处进发。而即将面世的“图书馆与文献中心”是她与这座城市的又一个美丽约定——为她建造一座知识的“山谷”,将艺术、知识、灵感、经验与思考、讨论、攀登、漫步的乐趣汇集在一起,像一百年前点亮国人的第一盏路灯那样,继续点亮城市的每一个灵感时刻。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以丰富对话呈现
中西方近现代乃至当代艺术的多元面貌
 
 
2025和美术馆即将迎来五周年。过去的一年里,难忘的展览有很多,如年初和美术馆年度群展“南方故事”、博斯科·索迪大型个展,蒲英玮首次美术馆个展等等。
 
其中,肖恩·斯库利自六十年代早期以来、横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博斯科·索迪于佛山本地龙窑烧制的2200块砖等,都因展陈和建筑的融合,展示出作品的独特一面,成为艺术爱好者的美好回忆。
 
此外,我们还尝试将比利·查尔迪斯、米尔顿·艾弗里的绘画作品与和美术馆馆藏并置,以丰富的对话呈现中西方近现代至当代艺术的多元面貌,游走东西,对话天地。
 
作为民营美术馆的一份子,我们在去年7月与成都A4美术馆首次实现了会员权益互通,并在11月与其他五家美术馆共同发起中国民营美术馆会员联盟(AMC)。我们期待未来全国民营美术馆会员权益都能实现互通,让会员享受更多权益,常来观展。
 
今年,我们将精心策划四场年度大展,呈现艺术家们多年的创作实践及场域特定项目,并为公众呈现 “南方故事”的续篇“五周年特别展览项目”。全新开启的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也将迎来第一位驻地艺术家禾碧霖(Nathanaëlle Herbelin)的个展呈现。
 
此外,个案研究项目还将聚焦两位以自身独特方式探索当代艺术边界的中国艺术家。新的一年,青年艺术家系列项目将持续为全球青年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为公众呈现当今更多元的艺术可能。
 
2025,敬请期待!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全年共展出28位艺术家的
约658件作品
 
 
在过去的2024年,松美术馆始终坚持以学术立馆为核心,致力于推广和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服务。

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举办了多个对于松美馆藏体系和研究脉络,乃至艺术行业和社会大众具备非凡意义的展览。

例如个人展览“宋琨:无尽藏”“宋冬:13个房子”“韦嘉:醉与梦”“韩建宇:我在森林,也许迟到”;群体展览:“不明之物、海笼、化身”“河的第三条岸”等,全年共计展出了28位艺术家的约658件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和创作才华,也为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体验。很高兴我们在2024年有3位做个展的艺术家,都入围了《Hi艺术》的年度艺术家榜单,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有被大家看到。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以历史的眼光和感知框架
进行当代创作与实践
 
 
与其继续将话语的重心放在展览上,我想不如通过回忆一些具体的事和具体的人来谈一谈我们过去一年的工作。
 
2024年初,我与团队开始走出阿那亚。在快抵达八国联军法国营盘旧址时,我们却先看到了万里长城的国保碑。保家卫国的长城与侵略军营盘仅有数米之隔,面面相觑。
 
在准备展览“出门写生!”时,我们有幸与艺术家杨雨澍会面。对话起初还围绕着写生和艺术语言的问题展开,也不知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时代回忆涌上艺术家心头,他愈发动情,几度拭泪。对这个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而言,其余的70载岁月似乎都不作数,他被困在那10年里。
 
我还会想到时隔半个世纪重回北戴河戴着制氧机写生的艺术家张伟,在开幕导览环节临时加入的阿那亚业主志愿者米花姐,在艺术家阮纯诗分享后激动的年轻创作者和哽咽的本地观众,还有与我们毫无保留分享自己二十余年北戴河老照片收藏的闫宗学先生……
 
阿那亚艺术中心2024年的工作在进行本地历史挖掘的基础上,从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人、事、物出发,以与具体的人展开真诚的对话为目标。这些具体的人、事、物也就是具体的历史,“如何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和感知框架进行当代创作与实践”是我们开始摸索的重要课题。仍在展出的群展“出门写生!”是一次尝试,而我们2025年的工作也将延续这些脉络。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从板厂峪天然禅寺周边山林中传出的巨响,以及在废弃的日本营盘里一个中年男子持续的吼叫声。我想,这都是历史的幽灵在拍打我们。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新展20余场
全天最高参观人次突破11000人次
 
 
2024年度,龙美术馆举办新展20余场,呈现中国艺术家如黄君实、张雷平、秦一峰、李青、王郁洋、方媛、陈英杰、刘娃和鲍杨的大型个展;推出多位外国艺术家的大型回顾展或亚洲首展,如法国艺术家乔治·马修,英国艺术家威廉·蒙克、丹尼尔·克鲁斯-丘博,伊朗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美国艺术家拉里·皮特曼;“风景”主题收藏展、庆祝建国75周年特展“与时代同行”以及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展“花天花地”“50——90”也在2024年成功举办,收获许多好评,全天最高参观人次突破11000人次。

这其中,“50——90”是我策划的十周年系列特展的最后一场,也是体量最为庞大的一场,精选了“50后”至“90后”艺术家创作的近600件佳作呈现给公众。这些作品,全部来自于我和我先生刘益谦收藏的中国及全球当代艺术,是我们最重要的收藏脉络之一。“50——90”展览既能对全球当代艺术的个案研究和代际研究提供样本,也可以创造一个全球艺术对话的机会,让观众看到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众多大展的举办,以及来自艺术爱好者的支持和鼓励,让龙美术馆获得“年度杰出艺术贡献”“年度美术馆”等荣誉,我感到非常荣幸,2025年我们将继续努力!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营业至凌晨三点的
夜间博物馆
 
 
经历了自我修复与方向探索,2024对于各行各业而言都是一个强调“行动”的年份,德基艺术博物馆亦是如此。
 
回首2024,展览“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重磅呈现,这也是数字艺术家BEEPLE在全球范围的首场个展;“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经由展品增补及拓展叙事而焕新启幕,挖掘三百年艺术史背后的细枝末节。我们以崭新面貌于南京城市中心塑造能够轻易步入的艺术场域,作为空间位置与文化交流层面的双重枢纽,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
 
“行动”驱使着我们与世界连接。2024中法建交60周年“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前往巴黎巡展,我们同时探索“动静无尽”中关于花卉的图像学和文化史,亦基于“未来生成”解构数字艺术的当下与更多可能,邀请权威学者展开对话,共同促进文化知识与艺术能量的传递。
 
“行动”之间我们不断收获来自各界的簇拥与回响。2024年我们迎接了逾百万名观众走进展厅,并作为唯一的民营机构入选年度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感恩的同时也满怀信心与勇气。
 
在已然开启的2025,我们的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三点,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夜间博物馆”,并通过更多元的跨界活动拓宽人们关于博物馆的想象。新的一年,希望以更加具体的“行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艺术如同饮食和时尚,
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个人体验
 
 
作为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的馆长,我和我们团队的愿景和理念是打造始终以“人”为核心的展览项目,为“个人”而非“人群”构思项目与展览。
 
我们相信,艺术如同饮食与时尚,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体验。两个不同的人从来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体验同一个艺术品或展览。我们的项目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每位来到天目里美术馆的观众都都带来了他们独特的个人记忆和人生经历。我们的展览旨在唤起这些记忆或经历。
 
2024年我们举办了“古道具坂田:你我的选择”,意在思考这样一个观点:当你尊重物品的世界,所有那些物品都能成为某种艺术。艺术是一种将任何形式的创造力或人类劳动进行再利用的方式;
 
在展览“片刻即纪念碑”中,我们以时间为基础,去探寻和赞美那些微小而脆弱的艺术表达;在瑞士艺术家彼得·费茨利的展览“周二至周日”——他在欧洲以外的首次机构个展中,我们希望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神圣性——它的平凡与混沌,这些特质常常被我们在无意识中经历。
 
“浮声切响”展览关乎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人类互动和艺术如何成为我们不可预测的命运的一部分,以及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美术馆的展览仅仅是更广泛的文化创作与分享方式的一部分,我们还开展了艺术驻留和公共艺术项目,让艺术家在杭州的城市与自然景观中进行体验和创作。
 
此外,我们举办了“2024荡一圈:杭州当代艺术周”,这也是在杭州发生的首次串联起整个城市的当代艺术活动,希望为围绕艺术构建城市网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举办“无障碍艺术节”,我们致力于营造一种全新的包容氛围。
 
天目里美术馆是一个平台,为杭州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交流的机会,分享并构建关于艺术与文化的不同且充满活力的观点。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美术馆的运营核心是
判断行业趋势并相应调整策略
 
 
感谢各位评委和《Hi艺术》的错爱,中国目前有近2000家国有和非国有美术馆,我和X美术馆的同仁对能列席《Hi艺术》年度美术馆榜单深感荣幸,感谢同仁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感谢X赞助理事会和合作伙伴对工作的鼎力支持。
我从2024年5月到岗开始参与X美术馆的工作,目前也正在和同事复盘年度工作。从数据看,各项较之往年均有提高,比如展览数量、社交媒体发布、公共文化活动等,特别是北京美术馆的观众数量相较2023年提升了一倍之余,应该是源自展览内容的普世性、所在朗园station社区的发展,以及观众体验和传播工作的发力。

2024年X美术馆创立了在上海的项目空间The Pool by X Museum,“芝兰”“峥嵘”等展览在社交媒体上评价不错,也策划了在广东与东莞市宣传部文明办合作的李景湖展览与城市发展文献展,同时丰富了馆藏体系,对中国和海外青年艺术家进行了持续关注。总之对于馆际、高校、政府、企业等合作项目,都是按照规划一步步展开,并相应调整团队,为X美术馆引入更适合这一阶段的人才等等。

以我对于美术馆的了解,核心是要对行业趋势有判断并相应调整策略。目前非国有美术馆正在从上一个关注营销表演和商业手段的阶段转型至对美术馆专业化有更高要求的阶段。这在近期的一些政府文化政策、行业论坛、以及展览内容方向上均有体现。
同样,美术馆应该注重文化、经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生产。关于这两点,今年我们均发布了相关论文进行较为详尽的阐释。前不久北京市文旅局组织的非国有美术馆年度会议中,也有代表谈及如何看待一些不注重策展只购买西方展览“罐头展”的现象,以及美术馆核心专业使命的重要性。

因此,我对X美术馆工作的理解,基本上是围绕着“收藏、研究、阐释、体验”这四个基础功能和路径来展开。再有就是和观众、社区、同行之间维持一种平等务实的关系(不去忽悠观众和合作方),用共构共同发展的眼光建立协作,减少自我标榜的“支配型美术馆”出现。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欢迎各位同仁随时找我聊合作或者联合策划艺术项目。祝各位新年快乐!共构未来!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立足西南、对话全球
推动社群与行业发展
 
 
2024年,A4美术馆围绕国际对话与在地联结、艺术生活方式扩融、社群建设与行业联动三大核心方向,持续探索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连接,构建更具开放性与创造力的艺术生态。
 
在国际对话层面,盐田千春西南首展“Another Planet”历时五年策划,艺术家在我们的支持下征集了来自四川成都的近5000位孩子的愿望并进行在地化创作,同时,A4儿童社群共同为展览头脑风暴出“宇宙回音”这一社群化中文命名。用一根红线跨越时间与空间,连接美术馆、艺术家、观众,传递关于内心世界与外部宇宙的轻盈心愿和温度思考。展览的呈现方式不同于盐田以往的作品主题,激发了全新的情感共鸣与想象空间。
 
在西南艺术生态建设上,我们发起Y+ Project并带来三期展览与多次对话,持续支持青年艺术家新创作与青年策展人新发展。并通过将3F空间定位为实验性项目空间,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创作支持和多元化的呈现平台,激发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同时,A4文献中心作为学术研究的发动机,通过档案整理、在地走访和出版,不断梳理西南地区的文化脉络,推动区域内的艺术生态发展,为创作提供知识基础与学术支持。
 
在艺术生活方式的扩融方面,我们以A4美术馆2F空间的全新升级为契机,推出一系列融入日常生活的艺术现场与POP UP展览,探索更多元的艺术体验。例如通过A4艺术商店与服装品牌ICICEL之禾的合作,探索艺术与商业、消费体验的跨界可能性,推动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场景。
 
在社群建设与行业联合层面,A4美术馆作为牵头机构携手全国六家民营美术馆伙伴,共同发起中国民营美术馆会员联盟(Alliance of Museums in China) (AMC),推动民营美术馆的资源整合与共同传播,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同时探索美术馆运营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此外,我们持续推动创作者、社区、观众、志愿者、实习生社群的多元互动,通过共创与对话激发新的艺术能量。
 
凭借空间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与开放实践,A4美术馆荣获2024年全球最美七大美术馆之一称号,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美术馆。这一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颁发,是对我们在空间美学与社会影响力方面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开放性与社群活力的肯定。
 
未来,A4美术馆将继续立足西南、对话全球、推动社群与行业发展,支持新创作、新对话,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持续激活创造力!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少而精的

两场中外大展



红砖美术馆在2024年的展览少而精,以两场中外大展取胜。3月开幕的托马斯·萨拉切诺个展“共生”从生态视角开启一场当代艺术的极致体验,观众可以在巨型的弦乐系统中“化身蜘蛛”,用身体的行动与整个环境交鸣共振。10月份的张培力同名个展带来19件装置及影像新作,废旧煤气罐在圆形斗场中的撞击、急刹与骤停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观展印象。

风云变幻的年度美术馆,非中心城市横扫半席!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