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参展艺术家:高伟刚、李钢、李亭葳、刘国强、马永峰、任芷田、宋建树、吴鼎、肖潇、张雪瑞、张之洲
凝视与出离
任芷田
标题是两个动词,暗示身体的在场。身体是出发点与归宿,是因是果,且因果同体,更是意义。在主体性日渐沦丧的文明进程中,提示人的在场,并试图对肉身发出挽留的恳请。肉身若失,人类便是被数据与技术放牧的羔羊,作为感性语言的艺术便真的死去了。
从对现象的描述与对问题的追逐中抽身出来,回到行为这个层面来审视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会再一次发现身体的存在,并藉此追问:人在如何与这狂飙的文明相伴、相守、相抗衡呢?
其实展览可以没有标题,因为现场与作品已道尽一切。但我们总要借着一个展览为惯于因果与知识的人们提供一些说法,这些说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与现场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关联。因为道理发生在大脑的皮层,而作品中的艺术部分仅发生在大脑灰质与垂体之中。只有那些不可说的没有理由的部分才属于艺术。所以,用两个肉身的动词标注这样一个展览可以被视作其门艺术的一个故意的误导,它显然不能使你更接近这些作品,却或许可以使你明白艺术家的创作态度:这是一群有着深度关注且又秉持理性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涉及的领域中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并在形式语言的形成与生长中保持简练与冷静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也正是时代文明正在显现并日渐波及开来的质地与形式趣味。
在这样一个相对寒冷的展览上给出肉身维度的叙述与提示,也许更能让人反思自身在文明中的处境。是什么让文明走向了生命的反面而我们仍然如此迷恋并沉溺其中呢?是什么让肉身的丧失化身为一场极致简约的美学诱惑的呢?在这种新的关于品味的歧视链结构之下我们是否还有对肉身做出挽留的可能?或者顺流而下迎接一个人类在亲手建造的文明秩序中整体退场的命运?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