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后 素
Post-plainness
艺术家 Artists:
Joel Person、康海涛、李诗文、刘源、Michel Madore、邵文欢、吴啸海、尹朝阳、尹朝宇、尹朝辉
策展人 Curator
方志凌 Fang Zhiling
开幕时间 Opening Date
2017.05.19 14:00
2017.05.19-2017.06.19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论语·八佾第三》
子夏与老师关于“礼”的这段对话,引出了“绘事后素”这个后来聚讼纷纭的著名命题:郑玄的主张是“后素”,即“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朱熹的主张是“后于素”,即“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还有人考证,在孔子的时代,“绘”所指的是丝织而非绘画。
但重要的不是“后素”的原意,而是“素”或“后素”在中国艺术领域的深远影响:不仅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从“随类赋彩”到“水墨”的奇特发展历程,不仅“Sketch”、“Drawing”
这些外来术语最终都被定译为“素描”,不仅“黑白绘画”曾中国当代绘画领域风行一时,直到现在,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还会探索这样、那样“素”的艺术形态。
许多西方大艺术家也颇青睐于“素”的艺术形式。最有名的像戈雅的《狂想曲》、《战争的灾难》等组画,柯勒惠支、蒙克的木刻,凡高的素描艺术,以及弗洛伊德的素描肖像……在这里,“素描”不是油画创作的画稿或预演,而是提炼与结晶。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后素”所暗含的由浮华而平淡,由矫饰强求而天真自然的“返璞归真”的意趣。而“后素”这个展览,正试图从这个意义出发,来探究中国当代“素”的艺术的种种状态和可能性。(文/方志凌)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