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远山”丁小真个展

日期:
2016年12月15日 - 2017年1月3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2月15日 15:00
空间: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家:
丁小真
策展人:
杭 春晓

展览简介

展览时间:2016-12-15 - 2017-01-03

开幕时间:2016-12-15 15:0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 展 人:杭春晓

学术主持:王劼音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新闻晨报

承办单位:上海新闻晨报杂志社有限公司 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

参展人员:丁小真

展览介绍

此次展览汇集了丁小真自1999年至今的五十余件作品。以2003年以来的水墨风景为主,如《看山》、《岭上》、《林》、《航》等系列。同时展出了部分植物草虫作品。

艺术家简介:

丁小真,本名丁蓓莉,上海大学美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上海展艺术奖,上海市政府“文艺创作优品”奖,2013上海文化新人,2009上海美术大展沈柔坚艺术基金奖,2003上海青年美展二等奖等。主要公共收藏: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

丁蓓莉的“视觉简史”

杭春晓

习惯丁蓓莉“水天一线”的远山,猛然看到她2003的一件作品《睡着的房子》,定然诧异。我们很难将这样一幅都市景观的图像经验,联系萧远淡雅的“丁蓓莉”。然而,有趣的视觉秘密却隐藏在这幅作品中。《睡着的房子》描绘的是都市中的楼群,一种显而易见的努力非常直观——形式构成性。毫无疑问,8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水墨构成课”,正是这种努力背后的“历史经验”。应该说,新时期之后的二十多年中,形式独立的现代主义经验在水墨中往往扮演了一种革新者形象。求学并成长于此间的丁蓓莉,自然分享了这种“革新”。《睡着的房子》借助楼群自身的块面化,形成水墨叠加中的构成感。从某种角度看,恰是那个时期水墨现代性命题在一位年轻画家身上的自然反应。

然而,这种努力没有得到延续。2004年的《云娜》、《钱江远眺》,对丁蓓莉而言极为重要。《云娜》中的丛林,暗示了画家对城市的观看向郊外转换。并且,这一方向在《钱江远眺》中最终落实。将2004年的作品对比《睡着的房子》,形式构成感悄然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关乎自然的真实感。这种变化的具体诱因,我们无从得知。但自然感显然源自画家接受的学院教育——写生训练。写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中往往承担了绘画走向现实的历史使命,并成为美术教育之基础。与之相应,二十世纪下半叶建立的写生与创作关系,亦是丁蓓莉视觉训练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2004年的丁蓓莉开始面对自身成长中的两种视觉知识:形式构成的现代性、写生真实的现实性。毫无疑问,两种观念左右了中国画数十年的发展逻辑,也是丁蓓莉这代画家不得不面对重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2003、2004两年间的丁蓓莉,面对两种看似对立的视觉知识,并没有采用非此即彼的态度。《云娜》相对《睡着的房子》,虽然丛林的自然感消解了楼群叠压的构成感,但高楼、丛林与天空的边缘线,却保留了块面化的构成因素。这种方式,在《钱江远眺》中转化为了“水天一线”的构图方式。至此,我们熟悉的“丁蓓莉”从纸面凸显而出。此后,丁蓓莉的画面主要在《云娜》的山林、《钱江远眺》的水际的两条线索上深入,并持续地通过水墨语言的锤炼消解自然感与构成感的“分歧”。

2007年左右,丁蓓莉的水墨语言在淡墨积染中逐渐成熟,形成别有韵味的画面质感。并且,山林与水际也时常穿插一体,成为带有景深感的空灵画面。无论水色山韵,松茸散淡的水墨语言中,自然感也罢、构成感也罢,都得以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情绪。应该说,正是这种情绪使我记忆中的“丁蓓莉”与远山建立了某种联系。以至她与我商量展览名时,会不由自主地说出“远山”。远山一词不仅是画面的直观描述,更是那层视觉情绪的体验表述。远,是带有传统美学特质的词汇——具有心理空间的画面。如果说,构成感是理性构建的图像、自然感是视错觉构建的图像,那么“远”则是心理空间塑造的图像。在中国画内部,物象从来不只是物象,而是浸透了心理距离的载体,是言此及彼的视觉表征。丁蓓莉抓住了这一特质,并以水墨特定的幽深韵味强化了心理空间,也因此消化了她曾接触到的两种视觉知识。构成与自然,竟然在她看似简单的空灵中得到了融合。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