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广东时代美术馆将展出李消非2018年创作的二十余部影像及雕塑作品,作品来自2010年起开始以生产现场为拍摄对象的 “流水线项目”。如果要理解李消非的工作,必须把今天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混杂的现实考虑在内,但艺术家显然没有打算站在激烈批评的角度上,他形容自己是以平视的角度进入生产现场,并且认为自己与工人并无太多差别。这种自我设定除了家庭背景使然外,还可以理解为是迎接不能一概而论的现实;在庞大的信息面前,退回观察者的位置。
因此我们在作品中看见的是工人和生产线构成的状况,而不是因一个意图去使用影像。艺术家对画面唯一的处理就是将色彩调整至更接近现场灰淡的色彩,显得不偏不倚。他的工作体现在反复修剪后,将画面保持在设定的观察角度中,这一角度意味着暂且延后知识判断,接近绘画训练中强调的观察方法——在对象的定义或命名外,还需要仔细观察对象的体量、形状和与周围空间的关系。平视同样除了在定义以外,还纳入了生产线前的肢体动作、表情,甚至谈话也与身体一起被这种目光所照亮。因此肢体和场景自身成为语言,不再需要符号(如文字或概念)来表达它们。在屏幕中身体重新成为主角;相比语言,它显得细密,并大于负责定义它们的概念。
时代美术馆紧邻一个拆除中的工业区,作品与外部急速变化的景象相互对照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感知城市化进程的机会。或许可以说,我们如何观察,才能决定我们如何行动。
艺术家:李消非
1973年出生于中国湖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住、工作在上海和纽约。
李消非从2010年开始创作“流水线项目”,该项目是一种与当下的社会进程和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过程,至2018年他已在世界各地考察和拍摄了两百多家不同类型的工厂。他用重复不断的运行和递进的影像来代替一般叙事手法去感知生产者,以探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不断质疑视觉生产和商品生产之间的问题。
曾获纽约亚洲文化协会、瑞典IASPIS,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等艺术家基金。他的作品曾参加第四届和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3、2017)、第五届波兰波茨南双年展(2016)、第八届柏林双年展(2014)、第十届上海双年展(2014)、第六十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2014)、挪威巴伦支艺术节(2015)、第三届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2012)等国际大展。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尔国立美术馆、柏林KW、都灵FSRR、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地展出。其作品曾被美国卡迪斯特艺术基金会、英国FCAF基金会、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机构和私人收藏。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