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前 言
孙晓枫
潮汕人和海,是命定的关系,讨海人和渡海下南洋的人,塑造了地方关于海的定义,见证了海路的开辟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和意义。下南洋的先人,有的沉溺于浪涛的喧嚣之中,渺无音讯,有的打拼后衣锦还乡,带来了外域的故事、粮食、批文和风情,带来了口音很重的国际主义,遥远的海路,让彼岸的生活显得更为神秘,成为传说或是家族谱系里一个绕不过的段落。奋不顾身走向大海的潮汕先人,都是内心壮大的人,即使是生活所迫,同样包含向死而生的决绝与无畏,在航海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出海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湿热的南洋除了微渺的愿景,更多的是毒虫、瘴气和病患,不通的语言以及异乡人自带的卑微和伴随的抗争。大海对于他们来说是变幻莫测的离乡和返乡之路,是风浪中的乡愁,是妈祖庇佑之地,是难以泅渡的过往——大海并不浪漫。
今天的现实,大海成为政治博弈的场域,既是进路也是景观,一帧帧修图过后的海景,刻意蛊惑了海的美妙神奇,炫耀了观光客的消费力和虚荣,篡改了地方生活不为人知的现实困顿。作为消费的旅游,代表资本最为亮丽的蛊惑,通过修辞术掩盖了旅游者内在的空洞和茫然,那些热衷于打卡,热衷于跟打折旅游团到处瞎逛的人,很多人是因为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的无奈和厌恶,旅游恰恰是成本最低的移情。
我敬畏大海,因为不识水性,每次伫立海边,总充满敬意,那是面对无限未知的失语和晕眩,那一刻,大海予我漂泊感和放逐的欲望以及对于轮回的启示。那一刻,我在海边获得了时空的边界感,对于不能跨越的那一部分,因为卑微感而变得实在和安心。
作为潮汕人的王璜生,对于海的认知,更多着眼于和他人生履历息息相关的几段记忆。青年时期,他曾经有泅渡大海的愿望,并有一段时间,每天中午只身泅渡礐石海湾一个来回,既是一种对于大海的计划,也是一种意志能量的积合。后来,他重新调整了计划与行动的方向,以一种逆推的方式开始了对珠江的骑行溯源,从珠江出海口出发,途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几个省,抵达了珠江源头。我一直认为,王璜生的珠江溯源是与大海有关的,这是一次近似于镜像式的行动,是一次南辕北辙式的奔走,是一次双向的拉锯与求证。
其实,和海相关的创作在王璜生的创作中很早就出现,1982年他为“渤海2号”事件所创作的《为了忘却的教训》,来自于诗人舒婷“当七十二双,长满海藻和红珊瑚的眼睛,紧紧盯住你的笔”的心灵震动。而后的《老舅与帆》,则是对这片大海的亲人“老舅”与赖以生存和寄予希望的“帆”的致意!2017年王璜生创作的影像作品《渡》,以铺满砾石的海滩作为拍摄地,涛急滩险的黑夜,急促的脚步压轧着石头嘎吱作响,间中透出人的粗喘声,像在逃避某种力量的降临,涨潮的浪一个比一个高,砸摔在嶙峋的礁石上,手里的手电筒晃着不安的光,和探照灯交错出现的时候暗示了两种不经点明的力量之间的压力和拉扯感,像在渡劫也像是解脱之前的奔突,作品的影像作用于现实与抽象之间,隐喻了双向事实的可能,海的意象在这里成为一个彼岸的所指,既说明了抵达也说明了逃离,既不说明是抵达也不说明是逃离。这种双面性必然是悖论的相互消解。情绪在影像间因为结果的抽离而变得更加饱满、富有感染力。而结果的抽离还导致了另一个事实,就是舞台的确立以及诗性的弥漫。另一件用摇曳的铁丝网和海的涛浪,以及挂在铁丝网上小铃铛发出的美妙声,构成的大型装置影像作品《界》,可以和《渡》这件作品相互引证参照,两者可以相互作为注脚从而让叙事有了纵深感和转折。
王璜生对于当下社会与人的困境有非常敏感的判断力,他通过集中而简洁的场景及其中角色的简单行为来达致一个现实思考的提问或判断。为了本次展览创作的新作品《幻》,镜头校准在一个海边/洞穴/男人/气球组成的场景,羸弱的男人在洞穴的阴影里拼尽全力鼓吹着一个气球,直至把气球吹破,洞穴作为一个幽闭的意象提示了内化的恐惧感的滋溢,吹气球的无聊感则作为一种替代的缓解和消遣,最后气球的爆破让行为终止的同时也代表着某种幻灭感的降临。影像自身的多义性增加了观看时的困惑,同时激发了观者经验的进入和想象发挥,这也是作品开放性的体现,每个答案总是似是而非,没有对和错,这就成为如何把握个人方向感并完成叙述同时给出答案的思维游戏了。
近期架上综合材料作品《方舟》、《浮航》、《彼方》等,提出和信仰相关的追问,同样是大海的意象,却导向对于不同命运的讨论,殊途同归,最后的救赎场景来自信仰,来自光以及对于生命的信赖,对于意志、品质的确认。一直以来,王璜生总保持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诉求,在作品中保持高涨的情绪,那些挥洒且张扬的笔触和溅泼的色彩,以及对特殊媒介如纱布、铁丝网等的介入与转化式使用,无不成为内心强烈情感的发酵之后沉醉式的外向投射。庸碌的日常总需要思想的拳手给予用力的一击,这一拳,朝向腐烂,也救赎自我。
南澳曾经作为潮汕盐业基地的存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扩大盐场,深澳老城开始拆除城墙,深澳的老一辈人对此记忆犹新,而现在留存的一小段明清时期的城墙,在关帝庙的后山上。王璜生的绘画装置作品《晶/融》系列回应了地方史,盐铺洒在整个画面,水平线的上下是白花花的盐和湛蓝的海,海面上都是盐的结晶,画面优美又充满虚空感,这些盐晶,将会随着海岛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迁移而产生变化,或溶解滴淌,或重新结晶,附着在盐上的色彩也将出现变化交渗,作品的每种肌理变化刻画了时间在其上停驻或滑行的过程,地方/气候共同完型了作品并赋予其全新的呈现与意义。艺术介入在地,讨论“在地性”有三个维度,一种是对在地历史人文的搜集整理,活化在地的资源,一种是根据当下在地(时空)现实,创造需要并建立在地与外界的连结,另一种是指在特定地点创作、批判性地介入,以艺术的方式讨论在地文化的转译。王璜生的创作作为个案呼应了这个论断。
对于王璜生来说,思考海,想象海,也是一次少年游,是关于本心和成长,关于变迁和流浪,关于诗和方言,关于批判与释怀的辩证。“海的遥言”,既言说了昔日,注解了今天,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斑斑驳驳的时光像无数的盐花,在海岛的晨昏阴晴中,空阔着、苍茫着。
渔渡美术馆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南山路,毗邻城隍庙、孔庙、金山寺、南山寺以及闽粤南澳总镇府(又称“南澳总兵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深澳是南澳的发源地,民谚有云:“先有城隍庙,后有南澳岛。”可以佐证。南山路有众多的寺庙宫观,民间因信仰而充满虔诚感,民风淳朴。渔渡美术馆选址于此,目的在于扎根海岛——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精神丰富的古城中致力与当地文化进行深度交流融合,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学者等开展驻地计划,收集在地种种文化留存,定制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展览。从教育的意义上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有了一个近在咫尺了解最新艺术和文化的窗口,提升认知并改变对于未来的种种想象。王璜生作为中国新美术馆学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作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此次展览的全力支持来自于他对美术馆建设的一份责任感,也来自对于家乡的浓郁情感,更是对美术馆的地方行动直接而朴素的肯定。
祝愿渔渡美术馆深植地方,踏实工作,步步向好!
渔渡美术馆位于南澳县深澳镇南山路,毗邻城隍庙、孔庙、金山寺、南山寺以及闽粤南澳总镇府(又称“南澳总兵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总兵府)。深澳是南澳的发源地,民谚有云:“先有城隍庙,后有南澳岛。”可以佐证。南山路有众多的寺庙宫观,民间因信仰而充满虔诚感,民风淳朴。渔渡美术馆选址于此,目的在于扎根海岛——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精神丰富的古城中致力与当地文化进行深度交流融合,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学者等开展驻地计划,收集在地种种文化留存,定制符合当地文化需求的展览。从教育的意义上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有了一个近在咫尺了解最新艺术和文化的窗口,提升认知并改变对于未来的种种想象。王璜生作为中国新美术馆学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作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此次展览的全力支持来自于他对美术馆建设的一份责任感,也来自对于家乡的浓郁情感,更是对美术馆的地方行动直接而朴素的肯定。
祝愿渔渡美术馆深植地方,踏实工作,步步向好!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在当代油画家之中,夏星算得上是一位“色情画家”,他喜好将赤身...
2013.07.3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酒仙桥一姐
不知荒木经惟可曾想过,有一天KaoRi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2018.08.07
刘钢
我喜欢观赏自己的收藏,并且时常将藏品在家中轮换展示。然而,有...
2016.02.21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胡湖
“姐夫拍”红了,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笈。霸道姐夫邪魅一笑,吐出...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