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清影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23年9月2日下午3点在清影杭州空间呈现艺术家廖文峰的个展“花非非花”(Not Flower, Nor Non-Flower),展出廖文峰近期从“兰花”的物象展开的一系列油画与水彩作品。
“兰”在中国传统的图像与知识体系中有其清晰的指涉,也往往与起兴、比德、喻人等修辞手法紧密相关。“非花”之喻首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一方面带有古印度哲学的认知自反的意味,通过给事物剥除语言与形象附着,希求捐弃感官从而达到自由,另一方面又糅合了中国式的暧昧压抑的表达,回到感官模糊中的审美趣味上来。在廖文峰的这一系列创作中,兰花的形象并不存在对道德的比附,但在艺术家的凝视下,兰花获得了强烈的“肖像感”。当花一时被凝望,它就在凝望之中长存。而后,花本身的存在方式变得松动,花与人的视阈互换,看上去是花被赋予了某种人物感,实际上是人由此完成了对自身不确定性的体认。
廖文峰的创作常通过视错觉与双关语来展开对图像和感知诸多悖论的揭示。对于展览的标题“花非非花”廖文峰给出了两种相反的解读方式: “花不是非花”,或者“花一定非得是非花”。他通过双重否定,生产了关于花的双重悖论。他这个系列的作品起始于对家里一盆兰花观察时的偶然发现:花芯形态与斑纹的组合形成了一个近似于骷髅的形象,一个“隐藏的肖像”。在他这个系列的“肖像画 ”里,观者常常可以感觉到来自虚空的凝视,一种客观的不带情感倾向的凝视,因为你甚至不能从它们的“眼睛”感觉到“目光”,一如我们凝视骷髅眼窝里的阴影。
花常常是生命力的代言,而在荷兰古典静物画当中,绘制在繁花与瓜果食物当中的苍蝇则提醒观者:腐坏的进行与时间的存在。在巴洛克时期的“虚空画”(Vanitas)里,不同的物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代表生命的花朵,代表知识的书本或地球仪,代表权力与财富的皇冠与珠宝等等物象都被凌乱地堆在桌面上,而画面中的骷髅则显示了时间流逝本身,更让观者自行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去处理桌面上这一系列事物的关系。骷髅的形象在此成为了中介,使得观看绘画之人将自身投射到绘画的语境时,观者的形象与骷髅“重合”,这来自骷髅介于静物与肖像之间的性质。在东方的视觉传统中,骷髅作为“不净观”的重要物象,并非专为提示光阴易逝,而主要是为了唤起观者对现实世界浅表性的厌弃,对世俗价值和审美的全盘否定。另一方面,兰花的意象则一直投射了人对自身与社会之间妥善关系的纠缠和思考,在这个传统中,锚定个人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就是完成终极价值的确认。
这些接近对称性的图形,偶然性的斑纹很难不让人想到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一种由瑞士精神病学家Hermann Rorschach创立的人格测验技术。与罗夏墨迹测验相似的是,观者必将从这些绘画中看到他们所知道的像,但这些像对观者产生的心理感受,却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通过这些绘画作品,艺术家试图将这些“肖像” 分类、排序、固定,他试图创作出一些并行于植物学分类法的另外一些分类法。以兰花为研究对象,他的创作有着将不同领域和知识以艺术为媒介达成交汇的趋向。廖文峰此前在清影艺术空间举行过“没有杯子的水”(2019)、“眼睛移动铅笔”(2018)、“圆,但是不圆”(2017)等个展与双个展项目。回顾这些展览与叙述的序列,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并非只是通过看似合理的画面描绘来展示矛盾与荒诞,而更是通过对立事物之间的张力提示出某些本来隐藏着的“轨迹”——让本不可见的关系变得可见。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30日。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在当代油画家之中,夏星算得上是一位“色情画家”,他喜好将赤身...
2013.07.3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酒仙桥一姐
不知荒木经惟可曾想过,有一天KaoRi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2018.08.07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胡湖
“姐夫拍”红了,很多人问我有什么秘笈。霸道姐夫邪魅一笑,吐出...
2014.09.17
刘钢
我喜欢观赏自己的收藏,并且时常将藏品在家中轮换展示。然而,有...
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