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当提及“画了再画”,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画家的画室。在那间四壁收藏满了未完成素描与彩色画作的房间里,空气中弥漫着油画特有的浓烈味道,夹杂着画家对于颜色和形状无尽的执着和探索。每一次的笔触,似乎都在试图超越前一刻的自己,画家对于“再画”的坚持,既是对技术的精进,也是对艺术极致的追求……
在ChatGPT中输入指令“以‘画了再画’为题写一篇文章”,机器人会撰出以上这段短文,从想象画家的画室描述,到艺术家醉心于对技艺的打磨,再到心路历程的鸡汤,循序渐进,有理有据,感情颇丰。从技术层面来说,如果画家可以给算法提供足够的数据——即画作图库,让其学习,假以时日可以训练出一位AI画家代替其作画,随着数据库日益增长,AI将愈加接近画家本人的风格。但正如ChatGPT不知道该主题之下要写的是关于陈熹、柳迪、苏昱铭、王屿星、肖喆洛、赵亮六位艺术家的“画了再画”;AI只能让不掌握绘画技能,或无法熟练运用技能的人拥有自己的画作,算法做不到替画家选择他/她要什么样的作品,于何时开始,在哪里停下,更无从得知其作画的初衷,即“灵感”的来源。
“画了再画”展出的六位艺术家均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于美院体系中完成训练, “从艺”经历平均近十年,也就是说若根据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人均两位“艺术家”[1]。但他们非但没有成为所谓的“成功艺术家”,甚至差点走向其他的人生职业轨迹。但从事其他工作,反而日益肯定了他们对创作的渴望。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很早以前就在画册上看到过何孔德的自画像。虽然仅仅是图片,但画...
2013.11.10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刘钢
在当代油画家之中,夏星算得上是一位“色情画家”,他喜好将赤身...
2013.07.30
王 从卉
6月盛夏,艺术圈的小伙伴们分成两类:去欧洲巴塞尔的和不去欧洲...
2014.07.01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高瑀
GG放舟江湖,正怡然间,有投水者漂于江中,近而救之。其人独臂...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