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2022年5月8日,由青年策展人池艺宁策划的展览“野餐计划”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开幕。
展览将歌德学院的“灰盒子”空间定义为一个冲突和妥协并存的游戏场域。以柏林墙的倒塌为背景,以构建再重组为核心逻辑,展览意在厘清历史叙事对当今话语的建构力,审视个体与集体当中延宕的角力。与此同时,展览勾连起跨文化的现实语境,试图为不同身份之间的疏离、怨憎、不可调和提供注脚。“野餐计划”这一标题取自冷战末期发生的“泛欧野餐”,回溯并重读“自觉意识”于想象中超越经验的无尽可能。
三十三年前柏林墙轰然倒塌,这并非一场意外。就在那年八月,匈牙利边陲小镇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野餐,铁幕豁然拉开一道口子,超过六百名东德人一越入西。柏林墙的断壁似乎验证了“历史的终结” ,被解读为“自由民主”的丰碑,仿佛预示着世界会就此沿着单一线性逻辑加速运转。然而事实上,历史从未依循“进化”的轨迹前行,甚至已在反复的言说中消弭了主客观的界线。当今,伴随现代化、全球化和加速主义而来的并非“世界大同”,而是愈发可见的差异场,与其中反复动荡的涡流。人们企图建立身份认同,以抓住“想象的共同体”,然而身份的基本排他性结构又被开发为一种政治工具,挑战着“历史终结”之后形成的“理性”共识。
展览中,刘辛夷的《世界中心》将地图中心位公允地给予所有国家,对地缘政治话语进行抽丝剥茧;在他的另一件作品《保护区》里,柏林检查站边的警示牌字样被载入好莱坞影像中,用以“告诫”孤绝的被追缉者。童文敏的《爬行》于一旁悄声播放着,其中包含艺术家途经柏林墙的片段。
姚清妹在《审判》中与自动贩卖机展开了不同意识形态的辩论,观点却止于平行着擦肩而过;致颖和格雷戈尔·卡斯帕的《留言本》走访了柏林三处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尝试串联非洲、欧洲与中国的历史及当下。徐冠宇在《复杂构成》里记录了他和母亲的对话,审视并反思权力建构下的内在矛盾。
“野餐计划”之中的每一位观众既是游戏的玩家,也是自我的裁判:如果选择接受姚清妹《刺》的挤兑,《消》的“轻抚”与“沐浴”,随即会进入杨迪《安全词》中的受制体验,反溯自身的隐秘记忆。另外,展览邀请玩家进一步延伸想象力,去寻觅《官腔烟签》——由公众与孟倬司琪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以完成一次个体经验的传递。
展览《野餐计划》持续至2022年7月10日。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在当代油画家之中,夏星算得上是一位“色情画家”,他喜好将赤身...
2013.07.30
酒仙桥一姐
不知荒木经惟可曾想过,有一天KaoRi会成为自己的敌人。
2018.08.07
刘钢
我喜欢观赏自己的收藏,并且时常将藏品在家中轮换展示。然而,有...
2016.02.21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