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Hi艺术写过两篇批评蔡国强的专栏,第一篇是《“烟花强”,...
2014.09.23
策展人: 于筱
艺术家: 陈光俊
于筱的作品一直以儿童的意象作为主题,因而她的创作和思考具有延续性和完整性。《未央》系列是于筱较早的作品。处于学校和社会临界点上的于筱把自己的形象设定为不想长大的儿童,塑造了一个生活一向比较惬意、不想长大的年轻人自恋的“孩子化”或“嫩化”的形象,并希望凭借这种真诚而又做作的稚嫩形象获得观者的爱怜与赞赏。
但是,人毕竟要正视成长,面对现实。《最初》系列对于筱而言是一组重要的、过渡性的作品。那个在《未央》系列中自满而又惬意的嫩化形象,在《最初》中则被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又险象环生的欲望丛林之中。《最初》所隐喻的正是作者对于现实的生存环境的想象:天使般的儿童被置于丛林荒野,她必须独自面对。
《童谣》系列对于于筱来说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一方面她从视觉模式上挣脱了对卢梭的依赖,另一方面,她也摆脱了对成长的焦虑,开始转向一种具有社会批评性质的影像语言。于筱刻意营造出了一种既明亮又冷峻的“危机感”。在种种危险的情境中,《童谣》已经将《未央》和《最初》系列中所具有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温暖感”扫荡一空。
在一个高技术的图像信息处理时代,世界已经被拟像化。拟像世界既不真实,也不虚伪,一切都是关系、碎片和镶嵌,被不断的修改、拼接、合成的影像构建了一个拟像的丛林。但我相信,“真实”仍旧存在,于筱的作品之所以会触动我们,是因为即使是拟像的世界也没有完全陷于麻木与虚无。而影像的意义,如果不再是记录真实,那便是暴露真实的踪迹,而且要坚定地重拾抵抗的勇气。
苏坚
我在Hi艺术写过两篇批评蔡国强的专栏,第一篇是《“烟花强”,...
2014.09.23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