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脸谱交流•北京

日期:
2012年4月28日 - 2012年6月2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2年4月28日
空间: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策展人: 赫拉尔多•莫斯克拉

艺术家: 莉莉安娜•昂古勒, 阿纳克•阿塞弗, 美丽的痛苦网站项目(劳伦•奥尔尼&理查德•奥伦斯), 南希•柏森, 路易丝•卡姆尼特尔, 珍妮特•查韦斯, COLECTIVO MR 小组等

作为2011年西班牙国际摄影节的主题展,“脸谱交流•北京”可以说是承载了这个国际性视觉盛会背后提出的“界面:肖像与交流”理念。这个旗帜性的大型项目首次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呈现,旨在延续肖像与交流这种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意义。尤其在中国活跃的语境之下,针对摄影视觉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展开学术探讨,或许能产生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人文效果。

“脸谱交流•北京”涉指脸谱作为人类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当它以肖像作为界面出现,试图与观看者的脸谱进行交流,相互之间通常会存在这种交流后的意义:观看者对肖像中所蕴含的信息加以处理,在注视肖像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将自身的理解和阐述投射到肖像的脸谱上。作为这一扩大化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次展览的主要目标就是,运用“界面”的隐喻来探讨肖像与真实脸谱交流的可能性。

“脸谱交流•北京”项目汇聚了30位重要艺术家参展。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创作方式,但都以共同的目标来探索肖像理解方式的多重含义。不可否认,在语言领域,早已开始运用面孔之间的形象来沟通,去表示不同实体之间的对话,显示了脸谱以及肖像在语义学中的现实功用。

“脸谱交流•北京”完全拒绝了百科全书式或封闭主题式的展览形式,代表了当代策展理念的主要特质。与此同时,这种形式甚至还影响了展览馆中永久性藏品的展示方式。与诸多话语实践一样,当代策展理念深受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批判宏大叙事,关注碎片,微观政治以及异端、多元化趋势。

可以说“脸谱交流•北京”从内部探讨肖像照的交流方法,展现了当代肖像话语和美学可能性的多样、复杂和强度,艺术家们以极大的自由度和复杂度建构和解构了这些肖像。在其自身的空间和意义之外,图片也被放置在展览中进行双重的“脸谱交流”。正如这个项目实施的本身,也是试图建立一种视觉的连续性,去应对和探讨与当代肖像照相关的话语和想象。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