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上海大田秀则画廊荣幸呈现中国艺术家唐狄鑫的同名个展。唐狄鑫出生及成长于杭州,其后搬到上海并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绘画。唐狄鑫目前定居上海创作,他曾经积极投入于突破性的行为作品“不可抗力”(2010)、“休息是最好的革命”(2013)的创作中,并构思了“巨响”(2018),一个汇聚各类艺术家、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举办艺术活动的合作项目。本次展览将展出唐狄鑫 2023 年创作的十幅新作。
唐狄鑫的绘画逐渐被看似随机和偶然的笔触所定义。当被问及创作冲动时,艺术家以一种奇幻的叙述方式回答道:“远古部落的人,白天出外打猎,晚上回到洞里,吃饱后想象着之前发生的血与肉的惊险,刺激的形象刻在脑袋里,顺手用烧完的木炭勾出了白天捕捉到的鲜活,它是对手、是恐惧、是生命力。”
人物在他的画作中几乎从不形影单只;人群无处不在。他们左右或上下相叠挤在一起。人群的密度也已然增长,与早期画作之间些许不同的变化。在这次展览中“冰淇淋”和“草原”是240 x 120 厘米,被拉长的尺寸。作品被压缩,向上延伸,人物蜷缩在一起。手、胳膊和脚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要把身体的张力施加到二维平面上需要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类似的肢体张力也可以在唐狄鑫早期的行为作品“行走”(2016)和“饥饿先生1号”(2014)中感受到。
“翻滚”,“谷”和“浪里”以风景的形式出现。形变的躯体融入背景中的风景。唐狄鑫把这种显现归结为眼里的错觉,亦或是笔上的误差。很多时候,他在创作之初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画面。构图一开始是模糊的,然而通过对表层和深层、具象和抽象以及鲜艳色彩的处理,人群演变成山景或海景的模样。
唐狄鑫的画作中总是有着无数的进行中,擦除与填涂、放纵与克制、行动与静止,它们携手共同演绎着艺术家的想象。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他的画作常常处于一种流溢恒动的状态中。即使在完成后,这些作品仍在继续具象化他的想象。每幅画作的含义往往难以捉摸,却也令人得以虚拟地一访唐狄鑫的幻想。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