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日期:
2021年11月19日 - 2022年5月1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11月19日
空间:
宝龙美术馆(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

展览简介

总策展人:张子康

策展人:孙冬冬

空间设计:梁琛

上海宝龙美术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藏展“现代的脉动: 宝龙艺术大展”于 11 月 19 日隆重启幕。展览跨越百年,以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 百五十余件艺术作品,追溯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现代化之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共振 的历史。作为具有学术梳理和研究属性的收藏展,此次大展是上海宝龙美术馆在建馆四周年 之际,呈现的一场连接过去与未来、辐射中国与世界的艺术盛宴。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由张子康先生任总策展人、宝龙集团董事许华琳女士任总策

划、孙冬冬先生任策展人,由建筑师梁琛先生担纲空间设计。

聚焦“现代性”,一展纵览百年历史的艺术时刻

上海宝龙美术馆建立的收藏系统从 19 世纪中期绵延至今,同时从空间维度上从中国出发辐 射世界,这一轨迹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吻合。“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所展开的 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史,展览从内容鸿富的馆藏中遴选出国内外艺术家逾一百五十件作品,

从齐白石于 1931 年前后创作的 《咫尺天涯-山水册》,到 2020 年 KAWS 创作的《峰回路 转》,期间跨度近百年。而这一百年与现代同样紧密相关,展览所题 “现代的脉动”意为 揭示宝龙美术馆收藏的历史价值和谱系——近百年的历程中艺术没有缺席。

从中国出发的百年艺术世界里的思想流变、对话与观念融合,以艺术为媒介在宝龙美术馆的 现场汇聚。展览以“书藏楼”艺术珍藏作为叙事开端,将其所包含的跨越百年的中国美术现 代化之路作为时间线索,聚焦于中国始于近代的“现代化”诉求,在历经剧烈的、革命的与 曲折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后,在当代中国所展现出的一种内在化的现代性经验,并将其作为立 足当代,面向未来回望过去的自性传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探索一条属于中国的美术馆 体系的,与不同文明序列之间平等对话的文化交流之路。

展览宛如一幅艺术长卷徐徐展开,让观众感受艺术本身的魅力之外,更亲眼目睹近百年历史 的收藏中艺术的时刻在场,无论战争与和平、饥荒与富足、 全球与本土、创新与传承,这 些伴随着现代产生的词语均被囊括在宝龙所建立的中国近现代坐标基础上的视觉文化史中。

六条线索梳理研究谱系,百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同台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从书藏楼煌煌收藏中遴选出精品,在以往常设精品陈列的基 础上结合新近馆藏,通过对视觉现代性中国道路的梳理,勾画中国参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脉 络。本次收藏大展以六个展览单元展开,分别是:“内在的现代”、“普遍的世界”、“流 动的形象”、“时间的涡流”、“范式与时势”、“自性与共情”。

“内在的现代”主要呈现中国美术与国家、社会之间现代化的时代共振,所包含作品为颜文

樑、庞均、蔡国强、薛松、丁乙、黄宇兴等艺术家的作品。

“普遍的世界”关注于全球化的辩证形象,一个将精微殊相与宏观全景合二为一的世界,呈 现了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帕特·斯蒂尔(Pat Steir)、Haroshi、乔尔·梅斯勒 (Joel Mesler)、巴里·麦吉(Barry McGee)、 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KAWS、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等艺术家的作品。

“流动的形象”集中呈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的形象”,用以提示全球化时代 的流动性特征,该单元呈现了维森特·曼纳萨拉(Vicente Manansala)、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乔治·康多(George Condo)、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安东 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松山智一(Tomokazu Matsuyama)等艺术家的作品。

“时间的涡流”以“书藏楼”艺术珍藏作为展示主体,通过绘画展现不同的时代风气与公

共记忆。有常玉、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林风眠、丰子恺、谢稚柳、陆俨少、 张晓刚、刘野等艺术家的作品。

“范式与时势”与“自性与共情”是两个以中国画为主体的展览单元,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前者主要呈现作为中国画高级艺术体裁的“山水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代要求下 的范式变化,呈现包含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等画家的作品。

“自性与共情”主要以中国画内涵的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为线索,将史诗与抒情、现实与浪 漫的辩证意象,诠释为一种升华在生命之中的,超越时空局限的共情机制,从生命意志的角

度体认自身内部的“中国性”。该单元呈现了关良、吴冠中、黄胄、刘旦宅、黄永玉、范曾、 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

以上六个单元线索形成书藏楼迄今为止跨度近百年的艺术收藏,六大线索宛如六条大河的合 流和回流,既是检阅收藏的行动,又是回看历史的动作。总策展人张子康表示:“从六大线 索回溯宝龙美术馆的收藏谱系,不难发现其总体特征,其本土行动和全球视野使宝龙美术馆 成为中国现代民营美术馆的一个样本,收藏是对于艺术和历史的致敬,更是饱含美术馆对于 文明的敬畏,尤其也体现出美术馆对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文化野心。”

逾六千平米展览空间,重新定义美术馆空间组织方式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是一次对美术馆空间组织方式的重新定义。不同于一般的美 术馆展览,展览通过对空间形态意象性的构建与传递,将历史语境、文化环境与生命情境等 多重叙事,内在于观众的观展体验之中。

本次展览以“内在的现代”为起点,“前行中的回望”是本单元反复提示的空间意象。蔡国 强的《没有我们的外滩》作为叙事背景,“外滩”提供了一种辩证的时间风景,从帝国主义

的殖民象征蜕变为人民城市的日常风景。在前行与反复回望的过程中,观众放佛置身于黄浦 江的游船之上,聆听一场时代的对话。

“普遍的世界” 以特别的展陈设计打破固有的展厅形态,引领观众步入城市广场的中心。 从观赏艺术作品的最佳方式出发量身规划展览空间,令观众充分调动身体更好地参与到展览 中,探索美术馆空间的无限想象。空间设计师梁琛将其比喻为斑斓的万花筒,观众可以站在 视觉的中心观看每一朵花,也可以走进每一朵花里。

“流动的形象”为空间与肖像的互动带来全新可能性,流转的观展路线同时也是对“时间的 涡流”的提示与序曲。在中西不同艺术作品的交流对话中,带来与众不同的观展体验,同时 也能体会策展人在空间中安排的展览叙事。

空间设计师梁琛表示:“空间的魅力在于和身体的关系。展览空间帮助大家连接到日常的空 间经验,并建立新的空间经验。”

三次跨越,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

宝龙美术馆以跨越百年的收藏为立馆之本,馆内常设书藏楼珍藏展,是私人美术馆中不多见

的举措。上海宝龙美术馆自 2017 年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当代 艺术发展”,立足于完善自身馆藏,基于收藏体系着力于建设近现代直至当代的艺术研究学 术体系。从个人收藏到企业收藏,从企业收藏到美术馆收藏,直至此次基于学术梳理和研究 的大规模美术馆收藏展览,宝龙不断用艺术助推社会创造力的提升。“现代的脉动:宝龙艺

术大展”是宝龙美术馆积极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活跃在与时代共振的创造性图景前沿 的努力,它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宝龙美术馆实现再次跨越的起点。

而宝龙美术馆所在地上海亦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源地,宝龙收藏大展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精 神:从 19 世纪走来,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于 11 月 19 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并持续至 2022 年 5 月 18 日,更多信息将通过美术馆官方平台陆续发布。

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

展期:2021 年 11 月 19 日-2022 年 5 月 18 日 地点:宝龙美术馆(上海闵行区漕宝路 3055 号) 总策展人:张子康

总策划:许华琳

策展人:孙冬冬

空间设计:梁琛

参展艺术家:

-7 号厅 内在的现代: 蔡国强、颜文樑、庞均、田学森、丁乙、薛松、黄宇兴 -9 号厅 普遍的世界: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帕特·斯蒂尔(Pat Steir)、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丹·沃尔什(Dan Walsh)、巴里·麦吉(Barry McGee)、KAWS、Haroshi、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周春芽、屠宏涛、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8 号厅 流动的形象:

维森特·曼纳萨拉(Vicente Manansala)、亚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乔治·康多 (George Condo )、七户优(Masaru Shichinohe)、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KAWS、KYNE、丁雄泉、胡军军、赵一浅、季鑫、松山智一(Tomokazu Matsuyama)、郭玉姣、(黄胄、谢稚柳等合作创作)

-B1 公共空间:

三泽厚彦(Atsuhiko Misawa)、KAWS、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尹朝阳

-1 号圆形展厅 时间的涡流: 王雪涛、谢稚柳、陆俨少、黄永玉、韩美林、吴湖帆、丁辅之、唐蕴玉、启功、陶冷月、于 非闇、林风眠、李可染、何海霞、吴冠中、颜文樑、关良、张大千、常玉、刘海粟、傅抱 石、丰子恺、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毛焰、萧淑芳、艾中信、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刘野、黎雄才、宋文治、周春芽、张晓刚、靳尚谊、张 大壮、宋文治、李苦禅、吴作人、黄胄、丁衍庸、冷军、梅忠恕、关山月、钱松喦、潘天 寿、关广志、哈定、藤田嗣治(Tsuguharu Foujita)、朱沅芷、胡善余、艾米丽·梅·史密斯 (Emily Mae Smith)、田学森、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

-2 号厅 自性与共情: 关良、吴冠中、黄胄、刘旦宅、黄永玉、范曾、霍春阳、王明明、徐累、黄俊伟、王墨一、 范扬、关山月、高剑父、丁衍庸、刘海粟、张存玫、杨度、郭沫若、李可染、李小可

-3 号厅 范式与时势: 俞子才、石鲁、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朱梅邨、陈佩秋、贺天健、启功、吴湖 帆、曾健勇、张友宪、乐震文、伟恩·第伯(Wayne Thiebaud)、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