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见天道”赵玉强艺术展

日期:
2014年6月28日 - 2014年7月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4年6月28日 15:00
空间:
奥赛画廊

展览简介

策 展 人:蔡瑾 黄一士

学术支持:韦天瑜

主办单位:奥赛画廊、索美画廊

载“象”寻“道”

   

自古看画易谈画难,谈“象”更难,谈“道”几乎已经不可能。笼统的认知是:“道” 作为世界本原,是仅次于存在的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但是再阅读,发现《老子》把“道”分成三块:“混成”之物——道原。“大盈若冲——道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或者《庄子》的“道不可言”。……此“道”非彼“道”? 两千多年文人学士还没有“说”清楚一个“道”的定义。关于“象”,“大象无形”和“意象”是一个“象”吗?“抽象”更不是,那是个翻译词。

   

我们站在了古今的断层之处,我们站在了东西的十字路口。你站在哪里?如果用西方之眼,你会问“中国抽象主义”是个伪命题吗?中国有西方文化精神中的纯粹形式思维和纯粹符号的呈现吗? 如果以东方之语,你也会看看,“意象”作为一个中国艺术美学的特有范畴,离“抽象”到底有多么近?近三十年来中国抽象艺术理论和创作总是面临一个潜在的西方语境。一些事情也许隐含着难解的纠结,比如奥利瓦早前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伟大的天上的抽象”艺术展,最后被迫将展览名称改为“大象无形”。无形的象和精神符号的抽象形式能对应吗?差异在哪里?抽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主观感受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就是“无物像”的。因此作为抽象艺术的本体建构,抽象艺术所表达的是“精神的现实”。 问题是,中国抽象艺术家的抽象艺术语言的探索是完全出自如同格林伯格所论述的“绘画之自律性”吗?或者说中国抽象艺术手法最初的精神文化动力来自西方,但不能否认其后续的形式资源却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性有深刻的而又内在的关系。中国式的“抽象”中,有个巨大的“意象”占据着。“意象”作为一个中国艺术美学的特有范畴,这个“象”是精神和想象中的形象。它长于具象的思维,且是叙事性的,依附于内容,所以它不可能纯粹抽象化,纯粹形式化。至今国人对中国抽象绘画的讨论方法的主导性仍然侧重于社会学的阐释。你不能回避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的艺术家对意识形态禁锢的反抗多于对新艺术表现方式的渴望。

正如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赵玉强的视觉图像形式语言的探索,有着个人的独特性。他感性的敏感与理性的冷静始终尖锐的冲突着。他放任所有的施虐的矛盾来寻求艺术上的实验与突破,以获得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形式语汇。

   

从哲学上讲,当你在说“无”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说“有”了。所以,当赵玉强企图解构图像时,他画面上线条和色块之间复杂交叠、缓急重轻的节奏、或迟滞、或迅疾,所有这些冲突、与碰撞形成整幅画面的视觉冲击,面临的是一种形式的意义拷问,回避不了类似索绪尔结构主义式的追踪深层意义结构的话语权威中心。生存的焦虑和窒息密布在画面的几近崩溃的各种形象的或者抽象城市图像的描述中。包括赵玉强尝试将纯音乐元素直接转换为视觉元素,画面有许多类似金属乐的即行重复段,以画面中的构图形式和结构关系对应乐曲的曲式结构和调式,“表达末日情绪并力图融入哥特色彩的诡异和黑暗氛围”。这些手法类似雅可布逊用音位学方法来分析诗歌, 创造和解读一个诗歌权威结构中心。

   

悖论就体现在:“解构”在改变了结构的意义生效的方式,但作品最终又必须依附于结构上才能体现解构的合法性。赵玉强只能在结构的原点上,采用抽象解构式的,即兴的、带有草图式的表现手法,在晦暗、苦涩的色调上支配各种符号化的视觉元素,力图超越对立的、联系的、排列的转换关系,重建认识对象的复合结构。就像解构主义也只能像结构主义一样从文本的系统化和整体性出发,但它的目的不是去“系统化”和“整体性”,而是把它们肢解得支离破碎。德里达就是通过把固定的系统或整体次序推翻,并加以颠倒来实现他的解构的。

   

赵玉强在特定的情况下的这种等次关系的颠覆,使得系统被瓦解,整体被破碎,一个原本完整的文本最终像“魔方”一样在“裂变”和“碎片”中延伸出无穷无尽的意义来。因而我们看到偏向社会学的工业化灾难描述,以强烈的透视感的集中图式象征人类对自然界独裁专制的征服与索取。

   

地缘和血缘弥合了赵玉强撕裂的痛苦,所有这些失落的城市、残破的经卷、灾难的废墟、混沌的处所,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强烈的黑暗气氛和来自世界边缘的接近绝望的疏远感等等最终归隐到一种大悲的、苦难的伤怀,一种佛学的无相的大开大合、大聚大散。也许这才是赵玉强的抽象表述的真谛?

   

韦天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教授)

2014年6月14日

赵玉强

1977年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

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2年:“意•涂” 种子艺术画廊/郑州

2011年:“城•事” 一票人票空间/台北

2010年:“意”外 上海索美画廊/上海

群展

2013年:第九届佛罗伦萨双年展 获“罗伦佐绘画奖” 佛罗伦萨/意大利

“刷新”——青年艺术家研究展 北京

2012年: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 上海

2011年:第六届——拉古娜艺术奖大赛 意大利

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广东

“光与生命”——中韩美术交流展 北京

“交换意见”——河南当代艺术展 河南

“在此出发”——中原国际文化交流展 河南省美术馆/河南

“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 北京

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

河南小幅油画学术展 河南

2010年:约翰摩尔新绘画大奖赛 上海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上海

庆祝建党90周年第六届上海美术大展 上海

河南省第五届油画展 郑州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艺术北京2010 ”——当代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09年:大东方当代油画展 上海

  “开放的表达”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

  第四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 上海

  

2008年:“超以象外”中国抽象绘画作品展 澳门

   “中国风:全球化 语境中的中国艺术” 波茨坦/德国

第四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北京

   “暗伤”2008 上海索美画廊/上海

“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 北京

基金会邀请,意大利米兰MUSEO DELLA PERMANENTE博物馆展出 意大利

“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绘画展,由意大利东方博览会 GLORIGLO 意大利

“刘磊、张玉强、邹光辉三人新作展” 上海索美画廊/上海

2007年:《出事了》——张丹、赵玉强油画展 上海索美画廊/上海

“从这里出发”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

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创作大展” 南宁

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 上海

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西安

2006年:印象•世纪文本油画提名展 上海索美画廊/上海

首届中国艺术品收藏品博览会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上海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广州

2005年:河南省美术新人新作展 优秀奖 郑州

河南省青年油画家邀请展 优秀奖 郑州

2004年:河南省第十届美展 郑州

公共收藏

澳门艺术博物馆 河南省美术馆 郑州美术馆 国际金融博物馆

刊登发表

《中国当代艺术》、《典藏·今艺术》、《艺术财经》、《中国美术·展望》、《艺术领航》、《世界艺术》、《艺术银行》、《当代艺术新闻》《新民晚报》、《大河报》、《今日河南》、《大河好物》、《郑州晚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