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荣幸呈现CAC项目空间第二期“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展出艺术家陈萧伊系列作品。展览将于2023年9月17日开幕,持续展出至2023年10月15日。
本次展览将展出《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与《心跳》两件作品,旨在揭示横断山脉的皱褶山体作为介质所传递的时间性与感知。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南,其复杂的地理物理过程与特性使它拥有多样的动植物栖息环境,从而催生出丰富的生物群系与族群文化。这里也是中国重要的矿产地,存储与生产了大量金属矿,包括煤矿与铁矿。如果,二十世纪中期情景主义艺术家在城市空间中的游走就像尤西·帕利卡(Jussi Parikka)所说的那样,是对晚期现代资本主义的描绘,那么,陈萧伊的行走在这样一片混合了野生林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与留有人类工业生产痕迹的地区所要勾勒的又是什么?
在《当特提斯海向西退却,留下残响》中,横断山脉的广阔景观交织着山中无名的废弃矿区画面,字幕与画外音阐述着两段故事。一段是由一位尔苏族老人娓娓道出的关于白海螺的传说,它是关于山与海之间的连接,关于感知自然的古老智慧。另一段故事改写自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瓦里斯(Novalis)写于十八世纪晚期的小说《来自奥夫特丁根的海因里希传奇》(Heinrich von Ofterdingen)。也是在同一时期,地理学与地理时间的概念逐渐得到关注,人们意识到世界的真相不止在天空中,也在过去与脚下,黑暗与地下也被看作另一种通往崇高的途径。这两段故事的交错叙事与影像中的图景带领观者踏上了一段感知回响自远古某一时刻的旅程。
《心跳》在空间中的另一角,几颗石头零散地摆放于地面。它们来自于尾矿堆,是矿石在经过提取后残剩的部分,由陈萧伊在横断山上的废弃矿区中采集而来。每颗石头上的屏幕播放着被置于矿区与荒野边界间的红外摄像头所捕捉到的画面。屏幕上间或出现的漫步的动物、飞虫与一些无从知晓的动静提醒着我们,在这块对于人类而言不再具有价值的“人为遗迹”上,有着超出人类视野之外的存在。
除此之外,展览还将呈现一些节选文本,分别来自由艺术家基于“横断涟漪纪” 作品系列所创作的短篇虚构故事《重誓》,以及她在完成该项目的调研走访期间所撰写的日志。这些文本被金属“石头”所遮盖,观者捡起这些“石头”,通过一种不甚明了的非线性褶皱叙事去探索在这一项目周遭泛起的涟漪。
“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旨在引发围绕无机体堆叠的时间性的想象。时间的剩余物亦是地质的,它们不仅是来自过去的残响,也是在复杂的地理物理与媒介技术环境中正在形成的未来图景。
CAC Project空间第二期由两个展览构成,分别是“横断涟漪纪:无名之地”,以及由瑞典艺术家组合Lundahl & Seitl所创作的参与式项目“河流志”(River Biographies)。“河流志”将作为第二部分于2023年10月28日开启,更多相关信息即将发布。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