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修拉(seurat)的渣巴
王全椒
修拉第一次分离出颜色调和中的“颗粒”,但囿于他的目的仍然是通过在眼睛里的光混合,这些分解出的颗粒迅速又回到色彩调和里去,只是把在调色板上调和移到了眼睛里,艺术第一次“视觉”了。这个“震颤”支持了五十年的绘画史,无论塞尚,毕加索的合法性亦来源于此,无非是“跳跃”,这是视觉艺术的前提。修拉的问题是近观,你可以发现他的哲学,一旦远观,光混合完成,他就是一张普通的画面,颜料的颗粒感消失在对对象的描述中,以缩略图欣赏修拉,他竟然沦为安格尔(Ingres)那样的一个行画家,细腻无为。渣巴在2007年作品《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凡高》里提出疑问。凡高与里希特只是沦为互为形容词的相冲,风格化的部分消失了,细腻的粗糙皮肤,或粗糙的细腻皮肤。
《修拉:渣巴》展里,渣巴试图开展同样的课题,渣巴的方法是,对一个对象进行多次的描写,每一次描写都不完备,大约可以比喻成一层一层筛网,每一次的工作都是重新面对对象,并不与上一次筛网衔接,因此当这种工作结果叠加,就会出现很多笔触被意外加强了,或过分消弱了,此刻,在纯度到灰度的纵深里,通过增加空隙,似乎每一笔都得到了加强,每一笔都获得了颗粒感,每一笔都互不粘连,而结果还是一张画,一个对对象的描写。这个从最纯度到最灰度之间的震颤,尚未开发。法国开始的遵从于眼睛的抖动,仍然是有效的。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