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在荆棘丛生中开辟道路
文/贾廷峰
自2009年6月26日至今,太和艺术空间已在798艺术区征战了整整十个年头。回望这十年,太和举办了75场国内展览,8场国际展览,参展23次艺术博览会,为152位艺术家做过个展或群展。太和艺术空间始终致力于中国当代水墨的挖掘和推广,在并不局限于水墨媒质的框条中进行各种艺术探索,其以“水墨精神”为内核的学术脉络清晰呈现,展览形式一度外延至油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等领域。太和旗下的品牌展览《自由的尺度》已连续举办五届,参与艺术家近百名,展出作品近千件,曾被业界誉为798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水墨大展,尤其是最近的第四、五回展览在美国以及意大利的成功举办,为推动中国当代水墨走向国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太和艺术空间迁至798的这十年,怀揣对艺术的无比热忱和重塑中国当代艺术标准的理想,在没有任何外部资本支持的严酷现实中高品质完成每一次展览,可谓踉跄坎坷、步履维艰。面对中国当代艺术乱象四起的危局,太和艺术空间始终保持警觉和笃定,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展览)和对中国当代艺术持续深入地思考,逐渐厘清了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各种陋习和问题症结,独立构建出一套艺术方法论,也可称其为“太和之艺术价值判断准则”——我们始终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视野的拓展,尤其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 不仅限于材质 )的发现和挖掘,培育和推广富有原创精神的艺术家,植根中国古老文明并汲取世界艺术养分,重塑中国当代艺术标准,生成一条自由独立的艺术道路。
中国水墨艺术以自身属性造就了其独有的酣畅自由和东方神秘特质。比如宣纸的触感和渲染特性,毛笔的弹性和柔软,水与墨的流动和不可控的偶然,无论是从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还是墨分五色、卧游可居等画理上来讲,中国水墨都更侧重于内在个人的一种生命体验和生活感触,是自身修为和宇宙观的映照。如何将中国水墨在保留文化根性的前提下,汲取其他文明成果,将传统进行当代性转换是太和始终如一的艺术主张。
一方面,水墨在中国是传统陈习最甚的艺术形式,精进寸厘颇为不易;另一方面,把当代水墨推向世界,在他人看来又觉得不够当代前卫。所以这真是一条夹缝中的道路。但愈是艰难,其价值才可真正显现。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当代艺术的各种观念和各种新鲜媒介的共享情景下,我们有条件吸收多种营养让水墨更活泼起来。我们希望中国当代水墨艺术能给世界文明带来一些参照,在被认识的过程中,互相汲取养分,而不再处于一味地被输入状态。
十年间,太和秉持从艺术本体出发,以独有的眼光和鲜明的文化立场关注许多被社会边缘化的艺术家,其中不乏农民、和尚、隐士、贫穷艺术家、甚至身陷囹圄之人。他人不去关注的这些艺术家当中,其实隐藏着极具光芒的能量。他们如散落在民间被蒙尘的明珠,虽不闻达于众,却永葆单纯质朴,意志自由,精神独立。或许是同命相连,在他们的感召下,驱动我自觉有责任为其拂去尘灰,现其辉彩。这份工作也暗合了我自由创造的性格特征,恰似在荆棘丛生中开辟道路,艰难十有八九,换来一二自得,生命的能量和强度得以充分释放和延续。
艺术是我的信仰,是奔赴理想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养料。艺术家在创造,我也在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创造。这一路虽饮尽孤绝,但旱地行舟或许是另一种自由尺度的觉醒。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