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由优源集团与NUOART主办的乙蒙个展“一个人”,将于2014年6月21日下午3时在798艺术区706北一街B07号NUOART画廊开幕,届时将展出乙蒙几十件作品。
乙蒙,2008年毕业于郑州轻工艺术学院,后继续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造学习,潜心创作至今。
此次展览是她在国内的首次个展,也是对她近两年创作的总结。乙蒙的绘画是当下年轻人在都市化现实中“心灵存在”方式的视觉输出,将这种真实的体验通过“情绪”去有效调动语言系统中的“抽象性”和“表现性”,在激活绘画的当代感知的同时,也将艺术家的“个体语境”与这一代人的“公共存在”建立起了一种绘画的关联和图像的表述。
乙蒙作品是需要你真正的、安静的用心去听,看,接近,体会,感受,参悟,理解,反思......
拒绝“交流”的交流——谈乙蒙的绘画作品
库尔特·塔科尔斯基曾经说过:“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的确,在艺术家乙蒙的作品面前,我陷入了一种对作品解读和阐述的恐慌,首先,我不仅担心我的角度与艺术家的观念诉求无法形成一种交叉。其次,我和乙蒙素未谋面,更谈不上存在只言片语的交谈,这更增加了我内心的些许恐慌,毕竟单纯从图像分析只是一个很碎片化的切入点。虽然面对她的作品我思绪万千,但我仅想从对她绘画的第一感觉入手来谈,它不但犹如投入我内心静湖并引起波波涟漪的那枚石子,更是我投石问路的一种方式。
身体,在浩瀚悠长的艺术史中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主题,乙蒙的作品同样以女性身体为主题,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单独存在,她们亦或彷徨无助,亦或黯然忧伤,亦或郁郁独行。虽然她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情感丰富多元,但她们曼妙的身体与色情毫无关系,观者在她们面前没有一丝偷窥的欲望,她们甚至拒绝与观者产生任何的交流。乙蒙作品中的形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安排,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位置经营,因为她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假定的、预设的观者存在。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切断了与观者眼神的传递,同样关闭了与“他者”心灵沟通的通道。无论是艺术家本人还是她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在努力构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完全封闭的精神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填满了幸福的悲伤、孤独的忧伤还是独自的等待,每一个人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让人期待、未完待续的故事。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无言的沉默或者自我世界的封闭,并不代表艺术家没有主观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乙蒙笔下的人物只是其作品显性的一部分,她作品中那些隐性、不易被发掘的因素同样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不仅是其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是艺术家在视觉编码过程中的自我追问和个人反思。从她作品中不难发现,乙蒙在每件作品中上笔触处理、肌理表现以及色彩的细微变化不尽相同。这种细腻、独特的技巧处理不仅彰显了乙蒙扎实的基本功,而且不同的技法处理与画面人物和作品的整体感觉浑然一体,更重要的是,这种浑然天成的画面感觉正是艺术家偶然的、不可控的感情再现。她带给观者的不是一种图式上的“造景”游戏,而是艺术家本人试图在她与作品之间、作品与观者之间以及观者与艺术家之间搭建一种“造境”渠道,这恰好与她笔下人物拒绝与观者的直接交流形成一种对冲和矛盾,这也是她作品之所以能真正引起观者共鸣的重要原因。
如果继续深究乙蒙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观者共鸣的原因,那中国当代文化语境和时代特色则是其作品生效的根本原因。作为从80后开始普遍出现的“独生子女”一代,以及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网络虚拟空间的逐渐形成,碎片化、自我化已经成为当下时代文化的主要表征,并且越来越形成一种虚无的集体主义经验,“别理我,我烦”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总之,无论从乙蒙绘画作品中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个人感情表达的处理上,还是从个人经验向集体经验的升华,都有值得我们作为个案研究的实际价值。
崔付利
2014年6月4日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