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前言
2016年的初春,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的第二季经过一年多的全国巡展将迎来回京在中间美术馆的收官之作。细数第二季的十余站展览,回望从2010年9月在798艺术区中国雕塑学会沙龙的首展“构”,这一推介计划已然走入了第7个年头,共举办展览31个,推介艺术家106人,走遍了近半个中国,许多年轻的雕塑家因“青推计划”被关注,作品被美术馆收藏。这一过程中,虽没有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抑或是惊世骇俗的艺术主张,但在盘点这6年来的工作时,我与同伴们还是感慨良多。中国雕塑学会的这个项目因单纯的想法开始,作为专业的、全国性的雕塑权威学术机构希望为年轻的雕塑家提供一池创作的活水,展示的空间,给从事雕塑创作的年轻人一个坚持的理由。甚至期待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创作,给雕塑这一传统的艺术门类一个青春版的回应,一些新的可能。故而,在没有巨大的资金支撑、没有商业目标、零预算的媒体经费的基础上起步,甚至所出的画册只有巴掌大小,展览也是在诸多同道的倾情帮助下爬过了大江南北。没想到的是“青推计划”这个小小的项目却日渐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甚至成为中国雕塑学会拿到了2012年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大奖的重要支撑,焕发着专业学术机构的青春气息。此时,让我想到了四个字“龟兔赛跑”。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在此时,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怕慢、不怕弱小,贵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勇往直前。
在与我们的“青推计划”推进的同时,全国甚至有国际概念的青年艺术家项目非常多,甚至在一次研讨上我戏称这些项目在堵车了。理念、人员、时间、方式的重复,是否在消耗着社会资源?很多年轻艺术家的频繁参展,是否会过早的消费掉他们的才华。我们是否在犯着和当年马季相声中讲到的“打鸡血”同样的错误?虽然这一现象,在与如今所谓艺术市场衰退的趋势背道而驰,带给我们些许生机,但或许依然有深入思考的必要。因此,借展览之机,我们也想召开一个有关青年艺术项目的研讨会,这样的梳理与反思,希望对未来青年项目的发展会有些小小的裨益。
最后,想说在2014年第二季开始时,“翼”这个名字曾带给我们许多激情,甚至引用了汪峰的“飞得更高”来助力。听说他已结婚生子,如今“头条”或许已不重要,结果最值得庆贺。这虽是笑谈,但真心期待我们的年轻雕塑家们不仅飞得更高而且开花结果!
吴洪亮
2016年2月20日于望京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