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家里画廊很高兴地带来艺术家马永峰的个人展览 — 《悬空记》。在社会干预、装置和参与性实践等领域探索数年之后,马永峰又回到摄影,回到白盒子般的展览空间,于是便有了这场在家里画廊举办的新作展。“悬空记”颇有意趣,出手不凡,他的艺术创作又开生面。
这些小小的银盐照片体现出一种观看的方式,当代问题及其搭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的需要在其中相遇,微妙无华,却足可生变。
这些影像被洗成很小的尺寸,略显无规则,取决于相纸的大小。影像很小,数量又相对繁多,使观者穿行于一次私密的体验,时间慢了下来:若要看尽所有的照片,我们需要贴得很近,花上几分钟。
这是一种零度的影像,一种无意识的反照,可以溯源至马列维奇的“白方”或阿尔托的“复象”:一面无形之镜,存在并反照于“超然”,呼应着那有如物理学中物质与反物质一般的相互作用。 艺术家不让自己去描述作品,也不肯以教导的方式去展示,一旦这样做,一切便都将失去、死灭。“悬空”,意味着在浮现的一刻将其表明,在一个缥缈、隐约的中间地带,情感、形式与审美经验浑然一体,未曾分化。 艺术家运用摄影和传统文化中的元素(石,水,竹,树),通过看似随意的元素进入集体无意识的深层,让我们感到无所依傍,他同时也放逐了自己。在这纤弱、微妙的感知层面,安全的专业性被抛弃,得到风险与潜能。
马永峰希望“悬空记”能使我们慢下来,避开外面世界的迅疾和残酷,静静站立,细细聆听。他邀请我们重新构造自己的内心风景,滋养生变的潜能,直到恰切的时刻,犹如半尊佛头,浮现于边际。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