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参展艺术家:陈智侯、陈泓、林淑仪、文为之、吴泳仪、曾梓洋、王乐轩
10号赞善里画廊诚邀阁下于8月21日参与第三届的《香港起动》系列展览开幕酒会,与七位年轻本地艺术家见面分享。为推动及支持香港当代艺术的发展,10号赞善里画廊于2012年首次主办《香港起动》系列展览。本年度的展览继续由画廊策展,带来中大艺术系、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及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七位毕业生作品,包括:陈智侯、陈泓、林淑仪、文为之、吴泳仪、曾梓洋及王乐轩。
陈智侯 Ivan (1980年香港出生)
生于香港的陈智侯见证着这水泥都市无间断的楼寓发展。发展商对物业买家许下言过其实的承诺,但事实上楼寓的前景及景观往往不可预测。他的作品「蜃楼(与视力无关)」讽刺发展商以建筑模型去呈现华而不实的虚构映像,就如制造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幻觉去瞒骗观众。
陈泓 Max (1991年香港出生)
二十多年来在香港的生活令陈泓充份体验这个城市的变化,明白到自己的城市充满着夸张、超乎自然的感官体验。陈泓利用摄影作品像素化自己的体验。Equivocation由两个部分组成,他分别在旺角的行人天桥和全港最高的环球贸易广场拍摄路人和船舶。艺术家透过繁复的相片收集和合成等后期制作,去操纵多个原始图像,将其转为自己的视觉语。Equivocation里没有巧合,那就如以暧昧的文辞去隐瞒真相。
林淑仪 Rita (香港出生)
谷歌是用来作「斯巴达搜寻」的最佳搜寻器,意思是通过输入简单的关键词而快速得到相关的搜索结果。可是,同样的描述恐怕难以转移至谷歌企业的另一网上平台 ﹣谷歌翻译。谷歌翻译是一个免费的网上翻译平台。在录像装置「外部与内部」,林淑仪使用这个不可靠的翻译媒介,去道出香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备受大众抨击的国民教育课程。艺术家利用谷歌翻译为她的平台,透过一把中立的声音去道出她作为母亲的个人关切。
文为之 Charlotte (香港出生)
艺术家文为之人类有至少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床此事实为之着迷,因而启发她以摄影作品去探索人与床铺的亲密关系。文为之携着照明格板和黑色窗帘到访朋友的房子和学生宿舍,以长曝光手法作实验,去拍摄她的主题:未经整理过的床铺。艺术家认为没有整理的床铺就如自然而成的景观,是人与床铺互动的印记,透过光与影、形状与结构去探索个人的习惯和品味。
吴泳仪 Shirley (1990年香港出生)
「独食」是吴泳仪近年比较不同的专题作品。这个装置建基于她对周遭的人的好奇心和环境的观察,尤其如人们独自外出用这种不显眼的行为。艺术家将我们平日不常留意的景象独立化,以视频提高观众的感知,以艺术装置去呈现生活写照,邀请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同时以观众和参与者身份审视都市人的行为。
曾梓洋 Eric (1984年香港出生)
曾梓洋将公式化的家具转化成个人化的艺术装置。身兼摄影记者的曾梓洋与从事装修工程的父亲一起合作,以宜家家俬的家具作为创作基础,依据单镜反光相机的结构,将形状或功能类近的家具重新组合成个人化的摄影机,用来拍摄模糊的家庭照,同时在创作过程中重新审视父子关系。
王乐轩 Dino RIB (香港出生)
艺术家以一共六个章节的录像装置,循序渐进去探索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他观察到我们所感知的时间会因应场合而改变速度,例如你跟一个语速缓慢的人对话,时间就会变得缓慢。王乐轩认为走路是最基本的人体运动,因此以其带出作品主题,投入极致的美学关注,去操纵观众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录像作品的美学概念建基于牛顿的绝对时间与空间概念以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他的作品也可被喻为虚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创造与否定。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