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广州站

日期:
2016年9月22日 - 2017年3月19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9月22日 16:30
空间:
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策展人:
凯特琳·多尔蒂 董冰峰 王春辰

展览简介

展览时间:2016-09-22 - 2017-03-19

开幕时间:2016-09-22 16:30

展览城市:广东 - 广州

展览地点: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策 展 人:凯特琳·多尔蒂 董冰峰 王春辰

主办单位: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

展览备注:具体地址:红专厂当代艺术馆1号馆 学术讲座:2016-09-22 14:30

展览介绍

由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共同主办,凯特琳·多尔蒂(Caitlín Doherty)和董冰峰、王春辰共同策划的大型国际录像艺术展览“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将于2016年9月22日在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开幕,并邀请董冰峰、汪建伟、王家浩、鲁明军等学者参加学术活动。

近年,关于“录像艺术”(Video Art)的研究、历史整理和专题展览,不断在西方或非西方国家的大型美术馆相继举行,2006年ZKM举办的“德国录像艺术40年”(Video Art in Germany From 1963 to The Present)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案例。“录像艺术”在当下备受关注的局面与当代艺术整体的发展趋向紧密相关:一方面,今天当代艺术的格局正向着均质的、互为影响与关联的“全球性事件”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在全球化加速的进程中更为迫切地寻求不断重构和书写自身历史的新的方式。有关“录像艺术”,或用近年更流行的说法,“影像艺术”(Moving Image)的研究重镇,虽然仍旧集中在欧美那些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发生源头及演变发展的核心国家和区域,但这一艺术形式在华人世界的影响力也一直在不断增强。

本次展览以录像艺术发展脉络为轴,以互为呼应的两个部分共同呈现中外60余位艺术家的录像作品。

第一部分,“移动的时间:影像艺术50年,1965-2015”呈现了一系列在过去50年来对影像艺术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品。展览将追溯不同艺术家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影响——从一九六零年代录像艺术诞生之际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白南准(Nam June Paik),到像琼·乔纳斯(Joan Jonas)这样有影响力的女艺术家的行为作品,再到如今国际上涌现出的一批新媒体艺术家,尽管他们的作品不那么为人所知,但也推动这一媒介不断向前。

第二部分,“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录像艺术” 重点梳理和回顾过去三十多年,以“录像艺术”为创作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华人活动影像艺术作品,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录像初生”:介绍“录像艺术”是如何在华人区域中发生,以及如何形成一种自主的艺术媒介与文化命题的。第二单元“媒介实验”:“录像艺术”的演进,同时也伴随着1990年代个人电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包括中国的“独立电影运动”(Independent Film Movement)和实验电影潮流的影响,使“录像艺术”在中国大陆呈现一种不断扩展中的美学实验。第三单元“电影转向”: 艺术家拍摄电影作品,或电影导演制作以空间表现为形式的“电影装置”(Film Installation),日益成为当下“影像艺术”(Moving Image)发展的主题。电影不仅是一种当代艺术的媒介,更表现为一种强调见证与记录、具社会参与和行动力的重要方法论。

展览还囊括了香港录像艺术特别放映项目《同时性—重构香港II》,该项目提出(历史地)重新阅读香港艺术家创作的移动影像。通过对1989至2014年间香港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艺术、动画片和纪录片进行筛选,审视那些可能被排除或者被遗忘的香港形象,该艺术项目得以对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重新阐释。

展览将展示录像艺术历史、社会背景大事记,以及提供现场语音导览、展览作品册等资料供观众延伸阅读研究。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组织一系列的公共项目,邀请曹斐、凯特琳·多尔蒂、陈侗、冯梦波、李振华、梁学彬、王春辰、王功新等艺术家和学者参加公教活动。(*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展览持续到2017年3月19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