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艺术家:陈可、范西、金宁宁、李燎、林奥劼、林科、刘月、马延红、丹妮埃拉·帕里玛尤、宋永红、孙晗、谢其、杨光南、于吉、张晖、张淼
一开始的思路是,什么是作品性别的女性?
“......而我们还尚未能完全将女性的气息与思想吸纳入建筑之中。当女性的气息充塞于我们的对象,我们将为之震惊,天使也将停止哭泣。”这是建筑师海杜克80年代在拉罗之夜一文的结束语。女性的精神气质是他心目中建筑空间终极至善的目标。海杜克一直被看做是建筑师里的艺术家,所以姑且猜测他说的女性气息是要归艺术实现的。他那个时代的或者更早的现代主义在气质上偏男性化和排他,尽管艺术家们决心与传统决裂,探索意识之外的领域。当代就像海杜克预感的,女性的,兼容性的思维方式在成为主角。当代艺术家们在形式创新和内容表达之外增加了一个环节——作品与观众的关系,就像是日常语言所说的用户体验环节。观看模式的演变中,艺术家可以设计更多的控制,也可以选择与观众平等的交换。女性气质的作品在公众视野中饱受争议,同时也容易被轻视。尤其当代艺术作品是需要对作者和创作意图有所了解才能产生判断的事物,相关的信息和主动思考常常会颠覆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美与不美的印象,总之作品对观看的情感投入有更高的要求。近两年乐夏的火爆或许标志着公众态度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艺术,关心艺术家是谁,作品的动机和个体的表达方式,感受作品与创作的关联。这的确是综艺感,却做到了关注艺术柔软的一面。更细致、投入的观众对虚假与讨好自有判断,会质疑制度性的专业引导。其实高冷的艺术空间期待自己的对立面,呈现有温度、致幻、疗愈、地域性、立场明确的作品。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