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裂变的流徙 | 40x Junge Kunst aus China——第三届德中青年艺术家发展基金联展

日期:
2017年11月17日 - 2017年11月30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11月17日 15:00

展览简介

裂变的流徙

文/李蕊

福柯曾说:“生活即艺术”。黑格尔认为艺术是主体心灵的 “生气灌注”,将自然纳入心灵,因而艺术便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 “精神化”与“物质化”的溶合体,而艺术家将精神纳入之生活,便是美和自然的体现。这种力量是艺术能够保持批判性的源泉。

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就是文化,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承载美学思辨的载体,更是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当下中国社会的变化,近两年来也导致多个由艺术家和机构自发聚集的艺术区经历拆迁,这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并已然拥有良好的文化生态也随之被摧毁,新的艺术区却有待重新形成和建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一个深入参与社会活动的艺术家个体,都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变革及必需直面的时代巨变。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空间从不同层次在发生着裂变迁徙并又得以重生。如果我们将艺术家看作一个精神个体,将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空间理解为一个物质实体,那么这个裂变的过程也即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纳入之生活和自然的体现。艺术家从时代和生活裂变中去寻找灵魂的所在,重构精神家园的同时,也创造了越发多元与强烈个性当代艺术作品。

40位优秀的年轻中国当代艺术家以油画,雕塑,小型装置和影像等为载体,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之中的变革。通过自我融入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近两年来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介入。他们的艺术作品大多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全方位多视角的关注,呈现出近两年当代中国社会及艺术区变化的现实,也是首次在德国柏林Kommunale美术馆展

《裂变的流徙 | 40x Junge Kunst aus China——第三届德中青年艺术家发展基金联展》已于2017年11月17日在德国柏林Kommunale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德国著名机构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基金会创始人张彧发起,中国知名策展人李蕊策划。本届展览延续上两届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主推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宗旨,邀请中国40位年轻艺术家参加,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在德国提供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展示舞台。

中国青年艺术家发展驻留艺术基金项目作为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一项发展性艺术项目,主办方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为此专门组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由德国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委团:菲利克斯·霍夫曼 (C/O柏林摄影美术馆首席策展人),鲁克思教授 (德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尤莉亚·瓦尔纳 (格奥尔-格科尔贝博物馆馆长),艾墨思(艺术家),维尔纳·塔门 (德国柏林画廊联合会会长),飞利浦·博尔曼 (温康纳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埃尔克(柏林地方美术馆馆长),张彧(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项目发起人),将从参加展览艺术家中提名并选出每一届赴德驻留艺术家。

在本届展览筹备及布展期间,评委团对艺术家参展作品的表现方式,经过认真学术评选,评委选出了12位入围艺术家: 陈欣、邓海辉、胡靖、胡尹萍、康璨、李青、刘海辰、罗蔷、任伦、苏艺、田芳芳、张永基。在最终评选中,两位艺术家罗蔷、苏艺以出众的作品获得众评委的一致好评,为了公平公正,艺术家性别在最终评选后公布,众评委才得知她们是两位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本着尊重评委,扶持中国年轻艺术家,首次破例两位,且均为女性艺术家的罗蔷、苏艺获得2018年赴德驻留艺术项目,评选结果在11月17日展览开幕仪式上正式对外宣布揭晓,并且主办方还宣布下一届展览准备工作将于2018年年初开始着手进行。

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就是文化,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承载美学思辨的载体,更是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本届展览主题为《裂变的流徙 | 40x Junge Kunst aus China——第三届德中青年艺术家发展基金联展》,源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变化,近两年来也导致多个由艺术家和机构自发聚集的艺术区经历拆迁,这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并已然拥有良好的文化生态也随之被摧毁,新的艺术区却有待重新形成和建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每一个深入参与社会活动的艺术家个体,都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变革及必需直面的时代巨变。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空间从不同层次在发生着裂变迁徙并又得以重生。

本届40位优秀的年轻中国当代艺术家为:陈澈、陈欣、邓海辉、杜雪、郭玮、胡靖、胡尹萍、康璨、李昶范、李晶、李青、凌慧、刘海辰、刘影、罗蔷、麻剑锋、覃超、任伦、苏艺、唐睿、田芳芳、王楫、武净雨、吴鹏、吴小欢、许宏翔、许权、严世杰、杨腾飞、岳艳娜、张鹏、张淞源、张显飞、张扬、张烨、张永基、张竹筠、郑宏昌、钟乐星、朱佩鸿。他们分别毕业于欧洲院校及中国几所最重要的并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学院,如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本届展览他们的作品以油画,雕塑,小型装置和影像等为载体,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之中的变革。通过自我融入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近两年来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介入。他们的艺术作品大多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全方位多视角的关注,呈现出近两年当代中国社会及艺术区变化的现实,也是首次在德国柏林Kommunale美术馆展出的意义之一。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