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超越边界

日期:
2019年3月12日 - 2019年4月2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9年3月12日
空间:
伦敦萨默塞特宫

展览简介

“超越边界”是一个有关24 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们的作品联展,参展艺术家们来自并执教于世界上两个最重要的美术学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恰逢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 周年,斯莱德美术学院建校150 周年,此展览的举办亦是庆祝这两大美术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所作出的杰出的历史性贡献。

该展览聚焦于展示英国和中国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包括刘小东,Phyllida Barlow,隋建国,Dryden Goodwin,徐冰及Lisa Milroy 的近期作品,涵盖了从绘画到雕塑以及新的数字媒体等艺术形式。超越边界是中国和英国当前艺术实践的动态样本,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艺术总监,独立策展人郭小晖和来自Slade的艺术家Andrew Stahl 共同策划。

传统上,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艺术话语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这也是一个较好的时机去关注在两国既是重要的教育者又是领先的艺术家的作品,并将这一过程向更广泛的受众开放。Andrew Stahl 表示“作为教师和艺术家,我们希望传达创作艺术的激情,当为学生提供当代话语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个人视角。”斯莱德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当代艺术应该是什么的开放式讨论。

“超越边界”呈现出两所学院间固有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们所体现的艺术卓越性的差异。策展人郭小晖表示,“这个展览通过展示个体艺术家对当前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反应,展览本身就像是一件艺术作品。这也是一个令人兴奋和难得的机会去见证高质量以及鼓励交流对话的艺术实践。”

虽然我们可能会在“超越边界”中寻找差异和文化特征,但在一种实践视野中,这种既定印象也往往来自共同的愿景和关注。苏新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和Kieren Reed(斯莱德美术学院院长)的作品虽外部形式不同,但由于对地理和环境的共同兴趣联系在一起,在苏新平的纪念性绘画中表现为一览无余的风景,在Reed 的雕塑作品中表现为观念性装置。

喻红、Lisa Milroy,、Andrew Stahl 及刘小东等艺术家也探索了绘画永恒的多样性,Stahl的大型、充满活力的画面展示个人的反思,也传达艺术家在探索东南亚时所经历的错位。喻红微妙的画作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的女性视角以及对中国丝绸画传统的当代诠释。刘小东作为世界知名艺术家,他所创作的写生绘画也是“作为新兴世界的一种历史绘画”,同时大大扩展了艺术探索的范围,甚至在他最近的系列“失眠的重量”中,艺术家开始尝试采用机器来绘画。

雕塑和装置作品不仅充分利用萨默塞特宫的空间,也呈现在包括隋建国、Enrico David、展望以及Phyllida Barlow 等艺术家的作品中。Barlow 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也因其在斯莱德教学中对一整代艺术家的重要影响而广受认可,包括其之前的学生Rachel Whiteread(1993透纳奖获得者)以及 Angela de la Cruz(2010 年透纳奖获得者)。

新兴的、基于时间性和实践性的数字媒体以及他们与更为传统形式之间的交叉重叠也被此次展览的一些艺术家所采用。Dryden Goodwin 的装置以复杂精密而闻名,再利用摄影和录像进行分层。王郁洋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教师,也站在探索新技术潜力的最前沿,他的多数作品试图探讨科技在构成中国社会基石的古代传统和当代的关系以及使用和影响。

通过该展览,我们可以从中国与英国、中央美术学院与斯莱德美术学院的丰富艺术作品中得出什么结论呢?策展人郭小晖表示“所有艺术都是交流,是不同历史、文化和观点之间的对话。艺术尊重差异,也创造一个我们可以相融合的空间,更好的理解我们来自哪里及我们想去哪里”。

Andrew Stahl 表示“该展览是发展跨文化话语的绝佳机会,而跨文化话语也恰恰是理解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越边界”的标题不仅可以指代跨文化的重要性,也可以指代一种观念即:艺术可以扩展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超越边界”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将展出12 位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冯梦波、耿雪、刘小东、丘挺、邱志杰、苏新平、隋建国、唐晖、王郁洋、徐冰、喻红及展望的作品,以及12 位来自斯莱德美术学院的艺术家:Phyllida Barlow, Kate Bright, Susan Collins, Enrico David,Dryden Goodwin, Neil Jeffries, Lisa Milroy, Jayne Parker, Kieren Reed, Karin Ruggaber,Andrew Stahl and Phoebe Unwin 的作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