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2016年1月10日至2月5日,中画廊北京空间将举办荷兰艺术家Tomas Hillebrand、比利时艺术家Stefan Anneral 双个展《错视/Things Are Not Always As They Seem》。此次展览为两位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开幕时间为1月10日20:00--22:00。
托马斯·希勒布兰德Tomas Hillebrand,1977年生,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里特维尔德艺术学院Gerrit Rietveld Academy Amsterdam,现创作居住于阿姆斯特丹。其艺术创作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充斥着非理性的、极其个人化且富有想象力的感性解读。其作品中透露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折射出自然的伟大与脆弱,嗫嚅着人类的渺小与困顿。
荷兰著名作家、艺术品藏家Ruud Lapre 在谈及Tomas的作品时这样说到:“他如此懂得混合材料的当代艺术创作,并把它们加以革新。不仅是玻璃吹制,而且与多种材料的微妙结合创作,要把这闪闪发光的潘多拉的盒子打开。”面对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的欧洲玻璃制造艺术,Tomas以其独有的创作方式赋之于当代的灵魂。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荷兰玻璃老工坊中,他以最传统的方式吹制玻璃,继而喷砂、制造镜面效果、混合铁、镀银、亮漆……事实上,这种艺术作品的创作成功率极低,几乎每2至3个中就会出现1个破损。也正因如此,艺术作品一旦完成,便是经历了水与火的历练,以最细致入微的触感与极致的曲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形态。艺术作品的玻璃与镜面效果,陈设于不同空间,经由灯光反射,在背景色彩及人文环境各异的情况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艺术作品仿若有灵魂的生物,其展示的过程已经是一次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再创作。他们在那里,与空间对话,纳观者倾诉。
Tomas曾在2013年获得Van Vlissingen 艺术基金会奖项,并作为荷兰才华艺术家获奖者前往日本学习亚洲漆画。项目结束后,他出版《托马斯·希勒布兰德Tomas Hillebrand在日本》一书,阐释反思他在日本期间的研究与创作。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钟情于亚洲艺术并创作了大量富有亚洲文化气质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荷兰皇家莱尔丹玻璃博物馆、荷兰国家博物馆、扬范德托赫特博物馆等辗转展出,为各界名人和艺术爱好者所收藏。荷兰有着深厚的玻璃艺术创作传,中国则是陶瓷的故乡。玻璃与陶瓷都是自然界金木水火土的馈赠,二者从媒介上来看也十分接近。
比利时艺术家史蒂芬·安耐内尔Stefan Annerel,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高级视觉艺术学院,现居住创作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Stefan在艺术创作中制造出一种奇妙的幻象,引得观者一层层去探索:究竟哪层是木板,哪层是玻璃,哪层是绘画,哪层是装置材料——人们在这种不断深入的方格中极易迷失。起初,观者或许以为这仅是有着丰富色彩的抽象作品:赤、橙、绿松石黑、草绿、白、深海蓝……并置的矩形色块有种简练的美,却犹如磁铁般将人吸引,挑逗着观者的视觉神经。顺着无穷的方格,观者逐渐在二维的画面中发现三维空间关系。这是一种无穷的叠加,无数的具象便被包裹在这光彩迷人的抽象画面之下。这些材料可能来自于某个亚洲餐厅的广告,某个连锁超市的塑料袋,抑或是一条牛仔裤的碎片,一条酒店的面巾。材料本身已经不再重要,它们只是生活中最琐碎与微不足道的存在,却打烙着我们所身处时代的印记。这些材料被玻璃及六至七层的树脂所包裹,艺术家又以丙烯在每层中间进行创作。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