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被仪式化的真实
二十年白驹过隙,犹记得央美石版工作室墙上挂着的《宁静的小镇》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网中之羊》,这些让我不断遐想的经典之作。相识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作为那一届唯一选择石版专业的学生却有幸得到苏新平老师的教诲。记忆中,不善言辞、不苟言笑的苏老师总是一边教技术,一边会忍不住替瘦弱的我打滚子印画。惊异于他多年的不变与本真,依然宽厚温和的容貌和诗意的长发,依旧惦念着我“何时再画画”。重拾画笔需要勇气,而给自己的老师策划展览似乎更需要一股勇气。
在我看来,苏新平的作品用心感受即可,并不需要归入任何一种哲学体系来附加推理和诠释,因为观看比解释更接近于艺术。苏新平的画具有一种带入感,如同今天来到福州,这些作品本身就可以和来自于不同背景、文化、专业,不同社会层面的人进行对话。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高名潞曾用“被仪式化的真实”,对苏新平作品形式中的“仪式化”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从苏新平80年代石版画中被虚拟化的天地间蒙古人“仪式化”的动态,到90年代在经济大潮中看似庄重有“仪式感”实则荒唐的生活场面,以及2000年后艺术家回归本真,对现实环境的冥想,“仪式化”几乎贯穿了苏新平过去三十多年创作的终始。艺术家将自己对现实身临其境的人文关怀,隐藏在纪念碑群雕式人群和具有对称性、金字塔形构图所加强的仪式感之后。从社会现实的真实与不真实之间切入,以“仪式化”手法表现,恰是苏新平对真实本质的高度观念化。他作品中的真实与现实间所形成的冲突与反差,有时显得荒诞甚至颠覆,引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生活中的真实。
画如其人。在苏新平不同阶段的创作中,如果说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真诚与思考。在每一条蚀刻线中,在每一抹油画笔触中,他通过具有原创性和高度个性化的个人绘画语言表达,形成了一种可以直接触动我们心灵和思想的观念性图像。
苏新平是一位孤独的自我反思性的艺术家,一位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探索型艺术家。他既不受制于一种风格,也不局限于一类主题,更不在乎媒介的多元。石版、油画、水墨、素描、装置等,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表达内心意向的手段。在众多媒介与手法之间,苏新平始终以一种朴素而诚恳的态度勤奋工作,不断更新,让他最终成为一个属于未来的艺术家。
策展人:肖戈
2017年11月5日,北京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每次去广州住店,我必选白天鹅宾馆。我对这家酒店的偏爱,源于它...
2013.11.04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