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自然与社会之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内在的理路,但我们从未曾停歇那改造的步伐,而很少恳切地求教于既有的物质规律并审问自身。艺术家郭工就是一位执着的“穷究其理”的人,对于艺术,他固执地认为所谓的“理”本来就在那里,他主要是通过直觉的体认来确认它,这种确认甚至超越了一般肉体、感知和想象力的范畴。这或许是他的一种偏见,执着于那如同“天启”的“直觉”。
这种偏见也是一种“反求诸己,由内而外”的处事方式。这不是谈与人为善之道,而是说如何从观照内心而获得与物性相交的方式。在这次展览中,木、钢、石等自然或人工的材料仍是他作品的主要媒介,他以一种极度简约的形式来揭示其专属的“特性”。而作为“天然的雕刻刀”的则是光、烟、气、火等不可控的因素。“雾海”中从反常的黑色灯泡射出的片状的光,如同在紧张呼吸的颤栗的气垫,还有那遭遇火袭而呈现出动物皮肤肌理的木构……在可控与不可控的力量纠葛中透示出弥散的压力和氛围。这是从艺术家个体生命出发与当下世界的一种气息沟通。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隐秘的力量,但是个人的感受却经常不能“通约”,世界成了由众多“孤岛”组成的“岛群”。
还需一提的是,展览的所在地是一个处于人工园林中的“白盒子”,“盒子”本身就被视作带有“偏见”的空间。但是,这种偏见业已成了被观照的对象,作品的进驻不是为了被空间形塑为异在的所谓“经典”,而是标识出这个空间的“诗性”,没入被规范的矩形方阵,倾听廊柱的“余音”。
这样看来,“偏见”可以说又是一种“正见”。
文 /胡斌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