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百年艺程——龙美术馆(重庆馆)开馆展

日期:
2016年5月27日 - 2016年8月28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5月26日 10:00
空间:
龙美术馆·重庆馆(重庆市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1楼)

展览简介

策展人:王薇

展览日期:2016年5月27日—2016年8月28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江北区聚贤岩广场9号金沙路29号 龙美术馆(重庆馆)

1911年-2011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为剧烈,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百年,对于中国艺术而言,又是创作最为坎坷,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世纪。赫尔曼•巴赫尔说:“绘画的历史不是别的,正是视觉——或视之所见的历史……一个人按照自己对世界所持的态度看待世界。因此绘画艺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哲学史,是一部未见文字的哲学史。”一百年来,艺术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构建了艺术风格的更迭,更有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文化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11-2011的百年艺术史既是一部视觉变化史,也是波澜壮阔的社会史和哲学史。

《百年艺程——龙美术馆(重庆馆)开馆展》从馆藏作品中臻选出一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观照其在历史中的独特作用、文化魅力和时代内涵,展示中国艺术家百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以及中国艺术不断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西学东渐;第二部分:艺术礼赞;第三部分:十年颂歌;第四部分:万象更新;第五部分:多元格局。

第一部分:西学东渐

辛亥革命前后,大批进步青年以振兴中华民族和挽救民族文化为己任,远涉重洋赴欧美日学习西画。学成归国,或创办艺术院校、或任教艺术院校,培养学生,宣传理念,传授技法,开启中国绘画从传统迈向现代艺术之门,这批最早留学欧美日的青年成为了中国引进油画的先驱者和开拓性人物,繁荣了当时的艺术。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各种流派,一时间艺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艺术家们的观点大相径庭,但都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展示各自的艺术思想、观念及个人风采,闪耀在二十世纪。

遗憾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良好的艺术格局和艺术教育,被1937年的日军侵略炮火击碎,国民政府西迁,部分艺术家辗转于黔、川、甘、青等西部地区,寻找艺术发展新空间。更多的艺术家则直面现实,用笔和色彩的力量唤起民众。艺术创作的目的不再囿于一隅,为满足作者个人的创作欲望,必须面对血淋淋的现实。艺术首先成为一种宣传抗日、激励斗志的工具。木刻、石刻、插画等在抗战非常时期,超越其他艺术形式,成为最有力、用途最广的艺术宣传形式。

第二部分:艺术礼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重心转移至社会主义建设,再现革命历史的主题创作仍旧继续。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创作主题逐渐转变为讴歌现实生活,歌颂涌现的新人新事物,反映轰轰烈烈的巨大变革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继续指引艺术家们深入农村、部队、工厂等基层,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歌颂党领导下的现实社会与光明未来,颂扬人民群众在精神上的愉悦与富足。

相较于一统天下的通俗写实绘画,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政策的指导下,早年留学欧美日的先驱者们突破重重困难,默默地进行艺术风格的追求,艺术道路的探索。

第三部分:十年颂歌

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创造了异于其他各个时期的美术形象——“红光亮”与“高大全”。“文革”美术的特点一为赞美与歌颂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其高大伟岸的形象遍及工厂、农村及各个公共场所,突显于群众之中;二为英雄主义赞歌,从政治需要出发,突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形象。“文革”美术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其图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文革”使中国的艺术受到了摧残,影响了艺术家独立自主的创作,在夹缝中生存的先驱者们遭到了残酷的打压,尽管许多人被打倒,创作的权利被剥夺,作品被烧毁,但仍然有人执着追求心中的艺术,始终如一地坚持现代艺术的探索和尝试。

第四部分:万象更新

70年代末,中国迈入历史转折的新时期。老一辈艺术家重拾画笔,以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热情,再次焕发出艺术创作的活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除了人民身上的束缚与枷锁,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激活了人们的创造精神。思想的解放,人性的复苏,对“文革”的反思,对真实生活的追求,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艺术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推动了各领域青年艺术群体登上历史舞台,大胆自由地去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从文革封闭状态,步入开放的多元发展阶段,各种流派,竞相绽放,“伤痕美术”、“乡土现实主义”、“星星美展”、“'85思潮”构成了80年代风起云涌的艺术图卷。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空前活跃,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对艺术语言的纯化,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第五部分:多元格局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当代艺术在短暂的调整期后开始了多元格局的构建和社会学的转向。从“政治波普”到“玩世现实主义”,从“新绘画”到“新表现”,从“后八九”到“后感性”,艺术家们从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出发进行创作,表现出新的时代语境中无限的可能性。对西方艺术创作方法论的学习与借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溯源与探索、对现实中的生存环境与文化问题的关注都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视角转换: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抽象理论到具体问题,不断重塑着艺术与现实关系。与此同时,官方艺术创作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也不断调整自身的形态,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出现了大量反映主流思想的城市雕塑作品。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化语境的转变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更是让中国当代艺术在面临国际机遇的同时也迎接着新的挑战。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