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参展艺术家:胡伟、吕智强、罗蔷、李一星、苏志光、王将、张云峰
ONSPACE位于远离北京市中心的燕郊,莅临ON SPACE的展览现场则意味着一次长久的旅程。然而,任何一次长途跋涉都伴随着与之成正比的心理期待,随着旅程中距离和时间的增加,不断地拉伸着获得高潮的阈值,像是一对异地久别的伴侣,其相遇总是与先前的幻想存在些许落差,高潮总是或早或晚地降临,期待在相遇的一刻分崩离析,情感的顶点也早早地失之交臂。而这种难于被满足的欲望在现实中往往沦为失语的哑剧,反复演绎着一场悖论中的剧集,期待越是被无限地放大,“相遇”后的失落感也越发强烈,而最让人无奈的是,但若没有了时间和距离,也没有了期待,相遇则也变得索然无味。这种期待与现实的间隔几乎是不可弥合的,这也成为地处偏远的ON SPACE空间每次举办展览的巨大症结。
展览“不虚此行”则是针对这一“症结”的一次回应,即对于“观众期待”的一次集中探讨。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更多地以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作为出发点,寻求自我表达的出口,而观众则在展览阅读中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接纳角色中。“不虚此行”则邀请艺术家反其道而行,思考如何“满足”观众对于展览的期待,或者说,如何让远道而来的观众能不虚此行。艺术家首先需要揣测观众的评价系统,设想在这种系统下观众对于展览的预期需求。在揣测观众对展览期待的同时,也在思考艺术家如何理解艺术对观众的作用,是教条式地促使观众有所觉悟,还是仅仅单纯地娱乐或是调侃,或是以一种无法预料的方式去颠覆观众先验的艺术认可?这次展览探讨的正是 艺术家-观众 之间的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将被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材料,或思辨、或利用、或调侃地对这一容易被忽略的审美过程加以回应。而更为有趣的是,作为一次试图满足观众“胃口”的迎合,究竟能否真正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或者说,一次服务于“观众”的展览,最后到底能够实现心理上的“不虚此行”,还是依旧只是在重演那场“情侣欢愉”的悖论游戏?
ON SPACE 是由5位青年艺术家(吴升知、梁浩、李天琦、张永基、蒋同)共同创立的艺术空间,“ON”可译为“之上”,既源于这个空间位于小组成员之一的梁浩工作室之上,也象征了空间带有乌托邦意味的理想化“形而上”实践。“ON”亦可被译为与“OFF”对应的“打开”,代表了空间的自由而开放的艺术态度,也同时是向志同道合的青年艺术家敞开的展示平台。
ON SPACE致力于关注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创作,包括影像、装置、绘画、行为表演、声音等多种艺术形式。ON SPACE是一次独立于市场范式下的艺术实践,它强调青年艺术家的独立发声,以实验性对抗商业性;寻找艺术语言的诸多可能,以多重标准取代单一判定;尝试建立新的价值理念,以新文化滋养新艺术;对既有的标准保持警惕,以批判性实现自我反思与成长。ON SPACE定期举办展览,并邀请与空间理念相一致的艺术家参与,并不定期就某一话题组织沙龙讨论,希望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形成一个具有乌托邦精神的艺术共同体,成为展示的平台、交流的介质、思维的集散地。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