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
——迈克尔•波兰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波兰尼将个人性介入科学知识,提出了矛盾自反的“个人知识”,与客观主义认识论背道而驰。在这次展览中,毕蓉蓉大胆地利用画廊空间,打造了一座属于她个人知识的“穹顶”。
山水画写生的经验,使她对周遭拥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这种对自然的感知力仿佛已浸入身体。现代社会中的街头景象可以说是工业化时代的“山水”,尽管现代化本身屡遭诟病,但是这样的“山水”映射的依然是自然与人、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富含某种共力之下产生的能量。通过街头涂鸦、海报、宣传单、建筑中的结构和纹样传达到艺术家眼中,成为某种自然力一般,驱使她执起画笔,无意识般刻画下能量的“样子”。
“What we believe”在街头或许是被人唾骂千遍的谎言,在她的挪移中却成为最有力的质问;墙面残留的海报形状,以一种勾勒的形式让时间在空间中成形。渐变的背景仿佛模拟着能量流动这一不可见的过程,以二维的形式还原,给人以实感。值得一提的是,实验般的视频作品,让空间在时间中流动,它以玩乐之心试图无限接近“穹顶”,窥探真身,却发现“真身”之缺席,只有微小的粒子及其展延无垠的运动尚可辨认。这似乎向人们诉说,宇宙之浩瀚,世界之纷繁,绝无可能尽在掌握,我们的所见所知只可能是其中最微小的部分。
知识具有默会的成分,不能单靠规则或技术规条来传授。在穹顶系列作品中,数字、比例、故事、形状渐渐隐去,她直触那些能量并通过她的创作,建立了能量的“穹顶”,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性和直觉,真实的自我在此展现。观众则无意识地被容纳其中,他们在感知艺术家的自我的同时,也将创建自身的个人知识,交流在此成为可能,并因其脱离了规则和言语的框架,而仿佛成为一场冒险,变幻无穷。
事实上,这些如闲言碎语般的图案、标识、细节、不可名状的色块,其实与某种隐藏的现实相联系。这种现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视而不见,任由其在时间中被遗忘。在毕蓉蓉的建构之下,这种隐性的现实显然已经转化为属于她个人知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这些元素则在作品中形成某种自我循环的整体,让她得以汇聚能量,站在高原之上,仰望穹顶。于是,个人的情感、经历、对美的追求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一部分,而嬗变的征兆便蕴含其中。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