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K11 Art Foundation呈献《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将掀起中法数码艺术新浪潮。这次展览于7月5日起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举行,将展出多个来自中法两国的国际知名新晋艺术家之代表作。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出虚拟和互动的艺术装置,其中包括几组特别为chi K11美术馆所创作的作品,将带领观者投入震撼且多感官的旅程,让他们同时体验有形、思想及情感上的冲击。策划本次展览的宗旨,除了让大众有一个艺术家与社会大众进行与众不同的文化交流机会外,更希望鼓励观者从展览中的五个系列,包括光通量(Flux)、生命形态(Life Forms)、城市景观(Cityscape)、形态发展(Morphogenetic)及虚拟人像(Avatar),主动探索及思考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念。
继于上海正举行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及早前公布将于十月在巴黎举行,K11 Art Foundation与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所联合策划的展览外,这次《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展览乃是“中法建交50周年” 另一重要庆典活动。
K11 Art Foundation创办人及主席郑志刚表示:「我们十分高兴能筹办这次展览,相信这次展览将与大众产生一定的共鸣。现今社会中,各种新科技和互联网虽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数码艺术的发展却相对保守低调。这次参展的艺术先锋,均认为数码世界是一种创作及认知艺术的全新方式,他们的远见与K11 Art Foundation对于艺术的理念不谋而合。」
《Metamorphosis of the Virtual 5 + 5》乃源于法国著名作家及哲学家Christine Buci-Glucksmann的一篇关于本次参展的其中一位法国艺术家Pia MYrvoLD的文章。篇中充满诗意及令人回味的文字道出,我们经常面对着存活并不断变化的艺术本质,而其可变幻的概念引领着我们透过艺术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无止境的故事。
策展人:
David Rosenberg是以巴黎为基地的独立策展人及编辑,经常于法国及海外定期筹办各种艺术展览,并就现代及当代艺术发表过无数文章。他最近所策划的展览,展出场地包括布达佩斯的匈牙利国家美术馆(Hungarian National Gallery)、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MACRO)、巴黎红屋(la maison rouge)、巴黎红房子基金(Fondation Antoine de Galbert)、路易威登文化艺廊(Espace Culturel Louis Vuitton)及布鲁塞尔的伯格山基金会(Fondation Boghossian)等。
金柱元 Joanne Kim (K11 Art Foundation)
参展艺术家包括:
(中国)徐文恺(Aaajiao)、冯梦波(Feng Mengbo)、缪晓春(Miao Xiaochun)、曾建华(Tsang Kin-Wah)、郑达(Zheng Da)等。
(法国)Maurice Benayoun, Miguel Chevalier, Pascal Haudressy, Pia MYrvoLD, ORLAN等。
参展法国艺术家简介:
Maurice Benayoun (又名MoBen) ,是一名游走于巴黎及香港两地的法国新媒体艺术家兼理论家。他的作品大多运用不同媒体形式展示,包括录像、引入式的虚拟现实空间、网络、无线科技、表演艺术、大型艺术装置及交互式展览。
Miguel Chevalier 是位早已选择只用计算机及新科技作为媒介的知名国际艺术家,亦是一位运用计算机及数码科技的先锋。他经常以建筑及公众空间作互动,发展出后设城市(meta-cities)、虚拟花园及森林,及随之自然发展出来的 "分形植物" (fractal flowers)。
Pascal Haudressy的作品经常连接现实及虚拟空间。他创作的作品装置结合了数码影像、对象及雕塑。同时,他亦喜欢发掘计算机随机计算过程中的潜在美学。
Pia MYrvoLD是一位专注于数码艺术的工作者,在此之前曾是多媒体艺术家、策展人及一名成功的时装设计师。她的作品创作大多为数码建筑及景观,包含如维纳斯的古董雕塑,或细胞生物状的原始假象。她的"虚拟形态"展品多数连接着声音和音乐一同展出。
ORLAN 是首名以手术形式作艺术媒介表演的国际知名艺术家。现时她的表演已延伸至雕塑、摄影、表演艺术、生物科技及新科技等。她的作品大多专注于数码及虚拟人像的概念。
参展中国艺术家简介:
徐文恺(Xu Wenkai,又名Aaajiao)出生于西安,后来移居上海。徐文恺是现今中国年轻数码艺术家先锋,同时为网上博客及自由文化的开发者。
冯梦波(Feng Membo)是中国首名开发"全球网络"题目的艺术家,主要研究虚拟世界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冯梦波早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受训为版画家。于90年代初期,开始钻研数码艺术,并于绘画及数码艺术之间创作。
缪晓春(Miao Xiaochun)的摄影作品凭着其记录现代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透视出大众与建造空间的关系而闻名于世。他采用数码科技创作全新世界概念作品,尤以3D动画为创作媒介。作为一位数码艺术家,他适当地选用现代工具表达作品,同时亦保留了他于传统观念与中国艺术美学原则的信念。
曾建华(Tsang Kin-Wah)凭着他的作品 “combining the foul language (text) with the floral pattern(Image) which are swirling and running throughout the space”而知名国际。他亦创建了融合声音、色彩及语言的大型多媒体引入式装置。
郑达(Zheng Da)对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交叉非常感兴趣,专注于电子虚拟人物的互动低科技艺术实验。工作和生活于故乡武汉。(新媒体互动艺术家 、低科技艺术家、独立游戏制作人,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韩国文化部CPI访问学者。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武汉。)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