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艺术家:Andrew Amorim (挪威),邓岩(中国),梁半(中国),Terese Longva (挪威),Kobie Nel (南非),Georg Óskar(冰岛), Charlotte Piene(挪威),
齐亚菲(中国),Kristian Skylstad(挪威), 叶凌瀚(中国)
策展人:李贝壳
学术主持:高远
展览统筹:齐亚菲
2017.3.5 - 2017.4.5
开幕时间: 3月5日,晚6 - 10点
I: project space,板桥胡同10号,北京
档案用来记录历史,储存记忆由来已久,它的真实有多少可以兑现? 过去的记忆,以文字、图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形式储存成为档案,作为集体记忆的一种承载方式,由于整理者立场的差异与文化偏见,档案具有与整理者相同的局限性。正如萨义德所说:“集体记忆并不是惰性的和被动的,而是一个行动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过去的事件被筛选、重构、保留、修改、并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网络存储的记忆方便了人们查阅和浏览但也更加模糊了档案的真实性,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维基百科,浏览者也可在线编辑。经过一道道加工,我们已无法通过现存的资料接触到原本的真实,也可能“真实”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鲍德里亚认为在网络时代,现实的真实已逐渐消失在虚幻的屏幕里,存储的记忆已成为可被大众修饰的公共景观。
整个展览的构想从艺术家的个体创作观念出发,以记忆在当下各种储存媒介不断更迭中的尴尬状态,讨论记忆在还原过程中出现的丢失、篡改以及替换。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储存于当下各种技术媒介的大量记忆,难以跟上储存媒介本身的更新速率,在将来可能会变成一种无法读取的回忆。
展览将运用灯光、影像、声音装置来讨论记忆从构建、复制到保存、流传,再到消解的一系列状态,并讨论其在当下的存在形式。
支持:挪威驻华大使馆\环岛艺术项目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