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5月17日下午三点半,在成都洛带中国艺库的四面空间艺术中心举办了由清华美院苏丹教授策划的《老乔的梦•乔万英2014》展览开幕式。并于下午四点成功举办了研讨会,苏高礼、陈风新,苏丹、乔万英、陈岸瑛、苍鑫、廖邦铭、陈默、孙玺祥、张晓军出席了研讨会。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作品共计30幅。
乔万英热爱绘画,绘画对他而言正是他和自然、社会沟通的理想媒介,这些客观存在的风物和关联通过艺术家在画布上的劳作转化成为一幅幅图像。乔万英作品的尺寸很大,许多作品画幅横向的跨度都超过了4米,于是他的创作行为就恰似另一种耕耘。如果说现实中的土地耕作收获了维系生活的物质,这种创造图像的耕作则是对自然和社会情感的反哺。他表现荒野的无羁,厚土的沉着,植物的坚韧;也表现阳光的公允,夜幕的豁达。乔的画面充满着爱,那些凌乱地簇拥在一起的建筑,顽强屹立在荒原绝壁的白杨,以及莽莽苍苍的高原山野,在其画中都表现得如此的亲切,仿佛在爱抚的双手之下温顺的生命形态。他的绘画从规范的学习中自信走出,创作题材由风景到风物再到人物。我特别喜欢他的人物系列,乔的人物系列又可分为两种类别,一类为肖像,另一类为集体型的印象。他的肖像画的表现方式均采用概括的手法。寥寥数笔勾勒而出的农民面孔,它们尽管不够深入却有足够的生动感。这是一种单调性的概括,它一方面不断变换描摹的对象,一方面又不断地重复,重复的不仅是方法,还有构图、色彩、形象。这种对肖像概括性的表现,是一种将个体抽象为集体表征的努力。这种方式巧妙揭示了农民和土地之间潜在的天然关系,像是一种对土地的另类速写。
乔万英的艺术人生比其艺术作品本身更加有趣、复杂,且值得剖析。他丰富多彩且又相互矛盾的生活状态,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各方面的反映。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被束缚在一张巨大的网络之中。挣扎或者舞蹈的身姿都会显得古怪和荒唐,因为完整和独立的思想已被复杂性中的因素分别绑架。同时复杂的社会关系终于分裂了人性,它们将人生不仅变得丰富,而且将人格催生得极为复杂,人生就在这个不断被动地分裂中变得异常劳累。但是最终我们看到是“爱”拯救了人,使艺术家劳累憔悴的身心得到了超越和超脱。多年来乔万英的系列作品中风格始终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那个大写的“爱”字。这个“爱”有时如甘露,洒向人间滋养万物,撒向社会,滋润干涸冷漠的灵魂;有时像一碗鸡汤,慰藉着孤独渴望的生命;有时也像加了蜂蜜的良药,医疗着我们在利益的追逐中形成的劳损。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24日。
乔万英
1961年10月 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居仁村
2003年4月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乔万英油画展”,部分作品被友人及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2004年4月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生命之境——乔万英油画作品展》并出版画集,《村庄系列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2005年7月16日~23日 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会唱歌的颜色——乔万英风景油画作品展》部分作品被友人收藏
2007年9月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我的家园——乔万英油画展” 。《梦系列之九》被上海美术馆及部分作被友人收藏。
2008年10月 在昔阳大寨举办个人画展“用颜色播种—一个农民画家的作业”部分作品被友人收藏
2013年5月 在北京798“悦”美术馆举办“岁月留痕展览”部分作品被友人收藏
2013年8月 在北京798“四面空间”美术馆举办“泥土的记忆”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2013年10月 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乡村.记忆”乔万英作品展并出版画册部分作品被苏黎世各界友人收藏
2014年5月 在四川省洛带古镇四面空间艺术中心举办“老乔的梦•乔万英2014”展览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