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麓湖·A4美术馆开馆展:创造空间

日期:
2017年4月16日 - 2017年7月1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4月16日 15:00
空间:
麓湖·A4美术馆(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线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
策展人:
李振华

展览简介

创造空间

2017 年 4 月 15 日,中国成都

作为麓湖·A4 美术馆新馆的首次展览,由活跃于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李振华以及馆长 孙莉担当艺术总监,联合策展人赫挲·卡斯泰利(Richard Castelli)、李杰、蔡丽媛共同策划完 成。展览邀请到来自中国、荷兰、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的 13 位(组)艺术家带 来多种形态及语言的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的构想源于对 A4 新馆的想象、展览通过何为“空间”以及如何“创造”的追问。 通过室内外空间以及作品的有序编排与碰撞,开启了六个空间纬度的对话与探索。它们分别是: 诗性空间、运动空间、声响空间、超视象空间、扩延空间、内在经验空间......

从 2014 年 A4 旧馆(原 A4 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声场与视域”展览开始,A4 美术馆加 强了对于声音艺术的关注。本次展览中,从美术馆延伸至屋外的码头平台,荷兰艺术家埃德温·范 海德(Edwin Van Der Heide)带来的《气流声场》用气流的物理发声取代了电子扩声,营造 了一个通过气压发声的巨大空间装置。

在美术馆正门外的不远处,观众会听到海潮的声响,这个声响来自于艺术家冯晨的装置作品 《W》。作品试图让观众透过旋转“海浪”装置噪音唤醒他们的视听联想,同时人们可以围坐、 躺下感受声音的回响。

当眺望美术馆户外,观众可以看见巨大的湖面上有一座漂浮的小岛。正方形的浮岛上是由艺

术家李民伟带来的《开展所能 X》。数十张彩条纹折叠床搭建起的临时空间,向观众展开了关于 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讨论。

进入美术馆的白色空间,一楼展厅的第一个项目,来自嗯工作室(朱晔&魏皓严)长时间在 成都调研后创作的《街道的秘密:成都》。在美术馆展厅入口再现了成都市井、社区的街道场景。 大量关于艺术家调研的对话与思考文本穿插其中,让观众重温了被忽视的日常的力量。

进入一楼大厅后,挪威艺术家玛瑞安·黑斯科(Marianne Heske)筑造了一座全黑的吸音空 间。内部轰鸣的声响来自她自己在破冰船底部录制的声音,而观众在其中的体悟将成为艺术家个 人体验的延伸。

与以往 A4 美术馆的展览不同,新馆首展更加注重观者身体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凝视与阅读。 这必然给美术馆以及参与者带来更大的挑战。首先是体力上的挑战,在运动的空间中,荷兰艺术 家马尼克斯·德尼斯(Marnix De Nijs)的《城中快跑》,通过参与者在艺术家巨型跑步装置上的 奔跑,触发巨幅投影画面中城市街道景观的快速运动。当人从兴奋到疲惫,也暗示城市在欲望驱 使中到快速发展以及未来所面临的困境。这件作品将观众从静态观看中解放出来,带入更为紧张 和刺激的身体体验中。A4 美术馆希望通过艺术家的项目,与观众探讨一种新的互动关系。

在通往展厅二楼的楼梯口,竖立着艺术家颜磊的《XANAX》,这件作品源自德国卡塞尔文 献展主要展厅之一 DOCUMENTA-HALLE(文献展厅)做成的缩小模型。观众可以从模型的底 部进入白色空间,内部的白盒子空间挂着一件件小幅的绘画,像是一个小型展览,观众可以在这 半封闭的空间内窥视艺术家称之为“无限艺术”的微观世界。

步入二楼展厅空间,在临近天井区域的独立空间展出的是《棉的浪》。艺术家 aaajiao 将布满纹 理的记忆海绵布满空间的地面,酷似一片凝固而又运动的风景。当观众进入其中,或走动,或躺 下,留下的痕迹将随着材料的特性恢复如初。

顺着天井步道向前,观众似乎会感受到一股熟悉的味道,艺术家何翔宇的《橄榄油-过去的 只是序曲》根据狭长的空间,勾勒出 15 米长的矩形线框,并且在轮廓内不断重复涂刷橄榄油。 通过展期时间的变化,橄榄油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沁入墙体并渗透至铅笔框线外,逐渐模糊规整的 封闭边界。而正对“橄榄油”的,是艺术家另一件作品《13 个柠檬》,这件作品来自何翔宇全新 的柠檬绘画系列,该系列“意图围绕视觉表达的核心概念:如轮廓、边界与色彩,探讨一系列视 觉感知和透视形成的机制”。

红色的 LED 灯光侵染了二楼的展厅空间。这些重复滚动的文字,来自于艺术家雎安奇的《红》,

单一重复的字给予了观众关于语境的重新理解。与艺术家影像的诗性不同,艺术现场形成了一个 充满暧昧和力量交织的空间,观者将从之前的平静中走入另一种躁动的现实。

本次“创造空间”展览被复杂的几条动线分隔开来。离开展厅,在一处狭长的通道中,观众 能看到陈霄的作品《无题》:在变化的光束下,一个悬置的水纹平面上映射着影像的光。

步入走廊尽头,观众将进入紧邻美术馆的剧场空间。这里将变成一座巨大的 360°3D 环幕 空间。搭建这个庞大系统的艺术家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新媒体先驱邵志飞(Jeffrey Shaw)。本次 展出的《分裂之子》是法国艺术家让·米歇尔·部耶(Jean Michel Bruyère)在邵志飞创造的系

统下合作完成的创作。作品素材是艺术家从拍摄于 1999 年至 2007 年间的 500 多部视频片段中 遴选的 22000 余个镜头,透过可以衍生和不断变化生成的影像系统,创造性的将观众带入希腊 神话中的阿克泰翁悲剧。

在面对创造空间希望扩展的理念而展开的行动中,语言显得格外无力,只有将身体、经验以 及呼吸投入其中,观众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这些与作品相连的故事。细心的朋友将发现,本次展览 特别制作了三本不同的导览册,一本来自策展人与艺术家,另一本是与设计师合作的插图读本, 最后一本是与成都川音幼儿园的师生合作的儿童亲子导览册。美术馆希望通过多义的解读让观众 展开对展览的想象。同时,在短暂的 3 个月展期中,A4 美术馆将推出一系列讲座、工作坊、论 坛以及放映项目。

美术馆的未来将不再是一个固化的空间,如何开放、参与、创造空间可以视为麓湖·A4 美术 馆关于激活艺术生态与城市想象的起点。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