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1960年代中期,当抽象表现主义走向式微的时候,标识着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衰落。事实上,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也意味着作为风格、形式、表现性的抽象已伴随现代主义叙事的没落走向了终结。尽管我们发现,1970年代以来,仍然有许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抽象的外观,但从他们的创作观念和当时的艺术史上下文来说,这些作品大多是反抽象的,抑或说是反现代主义抽象的。以1960年代为分水岭,唯有观念性的抽象才赢得了发展的空间。
在余晓的这批作品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抽象,尤其是形式——结构这条发展路径带给她的影响。如果将塞尚作为起点,在这条线索中,立体主义——俄国早期的构成主义——至上主义——结构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中的“色域绘画”,也包括1960年代早期的极少主义,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的艺术史系统。对于余晓来说,这个系统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她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视觉语汇,可以为其作品进入抽象领域提供一条捷径。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个系统太严密,具有巨大的吞噬能力,艺术家在吸纳形式语言的同时必须小心谨慎,并且,一定要与其形成的创作范式、审美趣味拉开距离。倘若缺乏驾驭与控制画面的能力,这种有限的自由很容易会让艺术家陷入两难的境地。故此,余晓需要为画面注入新的可能性,需要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叙事拉开距离。譬如,对媒介物性的强调。在余晓的作品中,媒介实质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以“物性”消解了既有的抽象艺术所追求的纯粹视觉化的表达。另一个是重新为这些带子设定一种“游戏规则”,使其成为作品形式运作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不再是单纯的“物”,反而被观念化了。在《绘画的剩余价值》中,艺术家力图将废弃的胶带、纸屑进行形式的转化,赋予其艺术性。再比如,艺术家对“观看”的强调,对作品呈现的“场域”特点的重视,其目的,在于赋予作品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抽象的创作逻辑。
在余晓的作品中,西方抽象艺术的语汇是其重要的来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来源。那些感性的、手工化的团块、重新编码的语汇、具有符号特征的几何形体,这些要素都被艺术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去抵制现代主义那种自律的、精英化的内在叙事。不过,就作品形式语汇与意义的建构来说,余晓的作品内部具有很强的张力。艺术家需要利用这种张力,但又试图去平衡各种要素。例如,既要使用西方抽象艺术的语汇,但又需要对语言进行再一次的编码;既要赋予作品以内在的结构,但又试图对其进行拆解。用感性的、个人化的表达,去打破画面那种理性、冷漠的形式构成;用具有空间特征的形体去破坏绘画既有的平面特征。于是,在不断的“编码”与语言的重构中,余晓的作品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为这些要素大多处于一种互渗与砥砺,调和与对抗,协调与博弈的状态。很显然,这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范式的抽象,因为从一开始,作品的语汇与风格就不遵从同一种原则,相反,它们是碎片的、对抗的,充满了解构的力量。
关于艺术家
余晓出生于浙江杭州,本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伦敦和北京。
她近年的展览包括“昼夜之间-白与黑”(劳顿艺术空间,伦敦,英国,2016)、“海拔2号 -巴塞尔迈阿密公共项目”(柯林斯公园,迈阿密,美国,2015)、“2014年度英国雕塑装置邀请展”(伦敦,英国,2014)、“伦敦双年展”(SOHO广场,伦敦,英国,2014)、“再生长-首届华人艺术家双年展”(亚洲之家,伦敦,英国,2013)、“水彩&纸本艺术作品”(英国国家科学博物馆,伦敦,英国,2013)、“英国皇家艺术院2012夏季展”(皮卡地利,伦敦,英国2012)、“NOAC英国国家公开艺术奖提名展”(王子基金美术馆,伦敦,英国2012)、“思想空间&艺术空间”(沃克斯豪尔交流中心,伦敦,英国,2012)、“2012之舟”(今日美术馆,北京,2012)及2011年波兰首都华沙的WSA美术馆的《方位》个展等等。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